四川三“早”織密地災防治安全網
今年汛期,我省地質災害發生數量為常年均值2倍,卻實現近5年來最好防災效果
早部署 5月1日四川進入“汛期時間”,但地質災害防治保衛戰3月就打響
早避讓 強降雨來臨前及時預警、主動避讓,是我省防范地災的重要“法寶”
早防范 展開地災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建設工作,同時治理工程“屏蔽”隱患
10月10日,四川正式結束本年度防汛值班,意味著今年“汛期時間”結束。
回顧今年汛期,全省發生地質災害3203起,是常年均值的2倍,但與此同時,我省卻實現了近5年來最好的防災效果:共避險轉移受威脅群眾48萬余人,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107起。
今年汛期,四川是如何防范地質災害的?防災工作有哪些新亮點?
3.7萬余處
提前打響地災防治保衛戰,隱患點逐一排查
5月1日起,四川進入“汛期時間”,但地質災害防治保衛戰從3月就打響了。
3月初,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汛前地質災害防治任務清單,明確16條任務。今年我省按照一周輪查一遍的頻次,加大對基層防災人員履職情況和專業監測點運行情況抽查力度,實現汛期平均每個隱患點查詢24次以上,每名監測員被抽查30次以上。
為摸清災害“家底”,汛前我省再次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工作,共排查出3.7萬余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逐點完善防災預案、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監測員、開展培訓演練,逐級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在人員培訓方面,今年我省加強了地質災害培訓演練力度,共開展各類各層級培訓演練8.1萬余場,參與人數近193萬人次,均達歷年之最。“培訓實現了監測點位、監測員全覆蓋。”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
一切準備就緒,嚴陣以待汛期到來。入汛以來,極端天氣頻頻“上門”。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分析,我省盆周山區、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區局部降雨較常年偏多六成。為此,省自然資源廳會同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主動出擊、聯動防災,召開部門會商調度會分析研判災情險情雨情,及時調度防災力量。
入汛以來,省自然資源廳組織700余名駐守技術人員常駐基層一線和4萬余名監測員一道開展全時段常態巡查達19萬點次,汛中組織205支地勘隊伍、1196名技術人員開展為期2個月的地質災害隱患集中排查,提高了隱患發現概率。
48萬余人
精準預報地災風險,降雨來臨及時轉移群眾
8月19日凌晨,理縣通化鄉通化村小河組通化溝溝域發生泥石流災害。回憶起那天的情景,通化村村主任董品功仍然心有余悸。
8月19日凌晨2點,“雨大得很,像天上有人在潑水。”通化溝泥石流監測員馬強不放心,和董品功一起來到溝邊觀察。通化溝平日只有一條涓細的水流,但當晚溝水漲得很快,隱約可見樹枝等在溝水中翻涌。
“我們之前培訓的時候講過,如果溝里水漲得急,那就有可能要發生泥石流。”董品功立即通知各村組干部逐家逐戶通知受威脅農戶緊急避讓至村活動室,并將相關情況上報通化鄉人民政府。不到1個小時,受威脅區域的104戶350人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8月19日凌晨3點過,通化村小河組通化溝暴發泥石流災害,27戶農戶房屋受損,因轉移及時,此次泥石流未造成人員傷亡。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強降雨來臨前的及時主動避讓,是我省防范地質災害的重要“法寶”。
此次理縣成功避險,除有防災監測員的“早發現”和當地政府的“早轉移”,也離不開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早預警”。強降雨還沒“抵達”,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就已經“送達”目標區域。8月18日17時03分,理縣自然資源局收到阿壩州自然資源局2級(橙色預警)地質災害風險預警信息后,結合縣氣象部門發布的信息,立即向理縣各鄉(鎮)、村、組及監測人員發布了地質災害風險預警信息。
今年以來,我省持續推廣“土洋結合”的監測預警方式,延伸和拓展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和范圍。入汛以來,共發布三級及以上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13期,預警短信近63萬條,避險轉移受威脅群眾48萬余人。
3812處
下足“平時功夫”,建覆蓋廣的自動化監測點
如果說及時避讓是防災的“臨門一腳”,工程治理、避險搬遷、自動化監測等“平時功夫”更是必不可少。
8月20日,汶川縣威州鎮七盤溝暴發泥石流,讓當地化險為夷的是七盤溝泥石流治理工程。
七盤溝曾在2013年7月發生過泥石流災害,造成4000多人受災。災害發生后,七盤溝特大泥石流治理工程啟動建設,于2016年4月竣工驗收,溝內筑起了5座大型攔擋壩,以確保整條泥石流溝和下游群眾安全。
此次泥石流發生后,七盤溝治理工程的5座攔擋壩一次攔蓄泥石流固體物質達15萬立方米左右,守護了溝口3000余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從2017年起,我省開始在全省啟動地質災害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地質災害自動化專業監測點3812處,安裝專業設備6200余套,包括位移變形監測儀、雨量站、裂縫報警器等,覆蓋42萬余名受威脅群眾。
有了自動化監測設備的配合,預防避讓更加高效精準。5月17日,茂縣境內普降大雨,引發該縣三龍鄉水溝子,白溪鄉白溪溝、余家溝3處溝域暴發泥石流災害。“多虧了預警設備的及時報警。”茂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5月17日下午5時,自動監測雨量計被觸發報警,當地收到報警信息后及時轉移85名群眾,才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在雅安,避險搬遷從根源上消除了隱患威脅。雅安“8·22”特大暴雨襲擊了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太平鎮大河村,兩村相繼發生滑坡災害,老屋基被掩埋,因受威脅群眾已提前搬遷安置,避免了31戶96人因災傷亡。(記者 寇敏芳)
原標題:三“早”織密地災防治安全網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