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迎三年行動開局年 兼并重組和新兩類公司或成明年關鍵詞
2020年春節來得早,所以很多重要會議也提前舉行。
12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結束了為期兩天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從會議傳遞出來的信息顯示,國資委將在明年對國資國企進行諸多積極變革。
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透露,明年國企改革將有所聚焦,如分層分類推進“混改”,將更加重視合理設計調整股權結構,著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差異化管控模式。他還表示,將在明年重新厘定央企主責主業,各央企要嚴控非主業投資比例和投向,加快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剝離。同時,重復投資、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領域的重組整合有望提速,裝備制造、化工產業、海工裝備、海外油氣資產等專業化整合以及煤電資源區域整合將成為工作重點。
下一步,國資委一方面將繼續加大對兩類公司試點企業授權力度,另一方面將適時改組或組建新的兩類公司。
“明年或會有一批兼并重組發生。”長江商學院大企業治理與創新中心研究員李錦向記者表示,同時會有一批新組建或改組的兩類公司在明年出現。
國資委將在明年對國資國企進行諸多積極變革。-宋文輝 攝
2019年國企改革邁出四大步
在展望2020年之前,國企過去這一年的業績和改革成效如何?
會議信息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央企業的凈利潤、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到9%和5%,投資總額增速達到9.4%,有效發揮了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可見,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復雜形勢下,央企實現了穩健和高質量的發展。
郝鵬在央企負責人會議上表示,國資委將組織開展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預算、考核、分配聯動,“推動央企運行實現開門紅、開局好,全年穩、全局進。”據了解,在保留凈利潤、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3個指標基礎上,2020年起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將新增營收利潤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指標,形成“兩利三率”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
而在國企改革方面,2019年混改獲得了有序推進,規模擴大,出現“以混促改、改求實效”的趨勢。第四批混改試點名單公布,160戶企業納入其中,資產總量超過2.5萬億元。到2019年,中央企業混改比例達到70%,比7年前提高了20%,參與混改的企業70%的企業利潤獲得了較大增長。京滬高鐵等上市,加速了鐵路資產證券化步伐。特別是以聯通、東航物流、黃金珠寶等以戰略型投資的混改企業,改制效果好,出現“引戰、改制、激活、提效”的混改鏈條。
同時,國資委加快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授權事項擴大,優化國資監管方式。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發布,重點選取了規劃投資與主業、產權、選人用人、薪酬激勵、重大財務事項等5大類、35項授權放權事項。11月下旬國資委還發布《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明確清單管理、分類授權放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2019年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加快,保利集團與中絲集團重組,“南北船”合并為中國船舶集團,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掛牌,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企業已調整至97戶。李錦認為,過去這一年引人注目的還有“央地重組”的新趨勢。
另外,國資委還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動作頻頻,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加強。400多家央企子企業和地方國有骨干企業,實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2019年7月,上海、深圳“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沈陽國資國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專項工作也已經啟動。
2020年混改強調“戰略投資者”
按照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要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同時,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
21世紀經濟報道注意到,年末有關國企改革的會議密集召開,比如,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起草工作,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工作座談會議等。
郝鵬在央企負責人會議上透露,明年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將出臺實施,要以落實方案為契機推動國企改革不斷實現新突破。
郝鵬表示,下一步分層分類推進“混改”,將更加重視合理設計調整股權結構,著力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差異化管控模式。
這個思路與最近國家發改委總結混改路徑結論類似,近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特別強調了戰略投資者的作用,在已經試點的混改案例中,發改委發現通過引入主營業務高度協同的戰略投資者,整合重組存量國有資產,與培育新動能有機結合,可以實現降杠桿增活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認為,混改最終效果取決于融合的程度和發展的質量。不同所有制企業在價值觀念、市場意識、管理理念、運營方式上存在差異,各有利弊,要通過戰略協同、組織再造、機制創新等方式,推動戰略規劃、集團管控、企業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所以在戰略投資者選擇上,具有產業鏈或價值鏈關聯,能與企業形成協同效應;需要契合企業發展需要,能在資源、技術、管理、市場等方面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形成發展機遇。不過李錦認為國資委對戰略投資者的理解有些偏差,重點不在于“股權”,而是在于“市場”,戰略投資者本身的市場意義比資本更重要。
在李錦看來,2020年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心將由“混”向“改”轉變,向實效轉變,可以預見戰略型投資幅度將大幅增加。同時有望開展集團層面的股權多元化工作,探索多元股東架構下的治理機制和國資監管的有效模式。他認為,混改的分層分類推動,著力于如何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生產收益、進一步推動石油、電力、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重點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自然壟斷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
兩類公司明年或成國企標志性舉措
國企改革的點何其多,央企如何從“四面發力”轉向“聚焦關鍵”?今年的央企負責人會議明確以發展先進制造業、振興實體經濟為重點,著力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調整。郝鵬表示,明年將重新厘定央企主責主業,各央企要嚴控非主業投資比例和投向,加快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剝離。同時,重復投資、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領域的重組整合有望提速,裝備制造、化工產業、海工裝備、海外油氣資產等專業化整合以及煤電資源區域整合將成為工作重點。
周麗莎解釋稱,如今面對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在產業和行業細分越趨細化的趨勢下,需要聚集核心資源進行產業布局。多元布局的結果弱化了企業核心產業,加大了資本杠桿,提高了資本負債,應該聚集精力和資源進行主業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李錦則認為,明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效推進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兼并重組、交叉持股、財務投資、戰略聯盟等多種合作模式將大量涌現。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重組正在進行時,特別是在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一系列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的措施有望陸續出臺。”
李錦還注意到,下一步國資委一方面將繼續加大對兩類公司(即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授權力度,另一方面將適時改組或組建新的兩類公司。據悉,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層面,國資委已經分3批在21家企業開展了兩類公司試點。“試點已久,明年很可能會有幾家成熟的新的兩類公司出現。”李錦表示,究竟誰會是新組建的兩類公司很難說,但是這些新公司的成立將是國企改革標志性舉措。
上海財經大學500強企業研究中心財務與金融學教授宋文閣認為,國企改革本源上還有不少急切解決的問題。他希望來年能積極探索國有企業去行政化、職務化、級別化改革,大力推進落實解決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等體制機制障礙問題,更好地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而在管資本為主的新國資監管體制下,還需要國資委自身內部改革,選拔一批懂產業、金融和財務的專業人才,特別是懂資本市場的資本運營的專才,防范國有資本損失,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