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美女總裁4登珠峰被稱不務正業?公司連虧2年市值縮水200億
9次成功登頂8000米以上雪山。
近日,探路者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王靜第4次登頂珠峰的消息屢屢刷屏,“戶外用品第一股”卻被卷入了一場關于其“不務正業”的輿論漩渦中。
5月24日,上市公司探路者官微發布《祝賀!探路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靜成功登頂珠峰》文章,文中提到王靜成功登頂珠峰的消息,她于5月23日早8點31分第四次攀上珠峰,并于24日15時安全下撤到珠峰大本營。
喜悅的背后,投資者卻在股吧卻炸開了鍋,有投資者在股吧中直言:董事長能不能干點正事?
針對外界有關王靜熱衷登山活動而無暇顧及公司業務的疑問,她回應道:“我是一個十多年的攀登者,有著專業的攀登經驗。我的體力、技術、心理素質都很好,精力也很旺盛,在登山之外,并沒有落下對公司的管理。”她還進一步表示,自己在未來一年里并沒有大型的登山計劃。
據了解,除了探路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身份,她還是登山探險界知名人士,此次已經是王靜第9次成功登頂8000米以上的雪山,連續143天完成地球九極7+2探險項目,成為彼時世界上完成此探險項目最快的人,并榮獲尼泊爾政府授予的“國際登山家”稱號。
事實上,探路者近年來經營情況不甚樂觀、持續虧損,公司股價也一路下行。截至2019年5月30日收盤,探路者股價報收3.92元/股,較15年最高點29.26元跌去近9成,市值也從260億元,縮水至目前的3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盛發強、王靜夫婦共同創立探路者,公司于2009年登陸創業板,成為A股“戶外用品第一股”,曾是唯一入選北京奧運會特許生產商的戶外用品企業。2007年,王靜退出公司日常管理,十年后的2017年底,王靜回歸管理層,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對時間財經表示,探路者最初做戶外運動這個細分領域,是符合當下消費升級、消費者生活品質提高的市場需求的。但是近年來探路者不斷做其他資本布局,業務也開始向泛戶外延伸,在品牌定位、產品研發方面的努力卻少之又少。這就給了國內同類品牌以及國外高端品牌可乘之機,使其慢慢蠶食了探路者的市場份額,造成業績下滑。
再虧損將退市
探路者發布2018年業績顯示,探路者營收同比下滑33.91%至20.05億元,營業利潤下滑39.66%至虧損2.11億元,利潤總額下滑116.26%至虧損2.17億元,歸屬凈利潤同比下滑114.05%至虧損1.82億元。
對于營收下滑,探路者稱主要是由于旅行服務收入大幅減少所致。此外,探路者表示由于非戶外主業的其他業務經營虧損,以及2018年度計提的商譽、投資和資產減值累計金額將在2億元以上,導致2018年探路者業績出現虧損。
從2017年至去年,探路者已經連續虧損2億多元。按照最新的監管政策,如果今年再次虧損,則直接退市。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探路者成立20周年,也是該品牌最為關鍵的一年。
雖然公司虧損,但高管們卻拿著高薪,2018年8名高管年薪共1137萬元,王靜的年薪更是達到430萬,這與她在2017年的95萬元薪酬相比,增幅高達336萬元。在持續虧損的背景下,王靜的這一高薪也遭到股民質疑,“一年虧幾億還拿400萬年薪,還有心情玩極限。”
值得一提的是,在巨虧的同時,研發費用卻少的可憐,曾多次標榜加大力度研發的探路者,實際上公司研發費用卻逐年遞減。公司稱2018年度研發費用4877.80萬元,進一步夯實了研發技術的競爭力。有媒體統計,研發費用投入比例在2016、2017年度分別為6428.5萬元和5327.4萬元。
除了業績不佳,探路者還在2016-2018年來持續為這些投資項目計提商譽減值、投資和資產減值“填坑”。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計提的商譽、投資和資產減值累計金額為2.68億元;2017年計提的商譽、投資和資產減值累計金額為1.92億元,高額資產減值計提也是導致探路者連續兩年出現虧損的原因之一。
多元化后遺癥
探路者也曾有過“高光時刻”。據了解,2002年至2005年,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迅速,2004年,中國戶外運動增長幅度高達37.3%。作為入局戶外產業較早的品牌,探路者也隨著產業發展一路壯大。2009年,探路者成功上市,成為首批登陸中國創業板的28家公司之一。
Wind數據顯示,自2009年上市后,探路者的營收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09年至2013年的凈利潤增長均值超過55%,一舉拿下國內戶外用品企業的頭把交椅。
2011年以后,探路者在穩居中國戶外用品第一品牌之后,開始了多元化之路。2013年探路者開啟第一起并購,隨后一發不可收,并在2015年達到巔峰。在戶外用品板塊,探路者先后收購了Discovery Expedition、阿肯諾等戶外品牌,形成了戶外市場多品牌的格局。此外,還布局旅行板塊,希望旅行板塊成為用戶流量的入口。
然而探路者收購的公司營收也并未達到預期,反而出現持續的虧損。易游天下在2015年度虧損2720萬元,2016年上半年虧損698萬元。到了2016年底,易游天下董事總經理兼探路者集團旅行事業群副總裁鐘暉選擇離職,給探路者的戶外旅行板塊蒙上一層陰影。此外,探路者之前并購的“極之美”在2015年度虧損91.83萬元。
2015年也成為其轉折點,隨著公司進行多元化發展,涉足旅游服務和大體育,探路者的經營業績開始“變臉”。2015年第三季度,公司凈利潤首次出現下降。截至2018年末,探路者已連續14個季度凈利潤下滑。
在公司處于危難之際,王靜重出江湖。2017年6月,探路者啟動第一次“換帥”,公司創始人盛發強辭去探路者總裁職務,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同時邀請到樂視體育前CMO強煒擔任探路者集團總裁。然而,上任不到半年時間,強煒就不再擔任集團總裁。2017年11月,在外登山近10年的創始人王靜重新回歸,擔任CEO。
王靜一上任,首先在2017年財報中提出回歸主業的想法,并開始逐步進行剝離及退出旅行、體育等領域中與戶外主營業務相關性較小的業務和投資項目。
然而,在程偉雄看來,探路者回歸主業之路并不容易。畢竟上市之后的資本狂歡帶來的后遺癥,偏離主業之后再回歸主業,改變或突圍需要具備的不是慣性思維,而是非常態思維去應對多變的市場競爭,戶外用品市場隨著運動市場崛起已非同日而語,國內外戶外品牌斬獲頗多,探路者要超越就必須在品牌、產品、門店、服務等方面有更好的突破。(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