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遭投訴 共享出行多重難題待解
近年來,以網約車、共享單車等為首的共享出行方式在全國各地快速發展,為百姓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與此同時,作為新興事物和新興業態,共享出行也面臨用戶投訴頻發、監管規則仍不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亟待改進和增強等諸多挑戰。
專家表示,業界對共享經濟的態度已從包容發展向合理規制轉變,希望社會各方能夠積極協作,共同打造安全放心的共享出行行業環境,使共享出行能夠“行穩致遠”。
服務糾紛引發用戶投訴
從網約車、順風車到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共享出行正成為許多人習已為常的出行方式,但由此引發的消費投訴也居高不下。
在近期于上海舉行的“2019年共享出行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座談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12315處調研員吳臻表示,2019年1-5月份全國12315平臺接受共享出行方面投訴舉報一共是26736件,同比增長12.17%,其中,共享單車20304件,占比76%;共享汽車6195件,占比23.2%;網約車237件,占比0.8%。
據吳臻介紹,當前消費者投訴主要問題集中在無故拖延退還服務費、拒不履行合同約定承諾等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共享出行經過幾年的發展,雖然為公眾提供了出行便利,但是行業無序競爭和超負荷投入,造成嚴重資源浪費,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正密切關注此類問題,已通過投訴情況通報、行政約談等方式,對相關企業開展行政約談和行政指導。
由共享出行引發的消費投訴在全國各地并不鮮見。上海市消保委數據顯示,2018年共享單車投訴集中爆發,全年共受理投訴44724件,同比增長4.6倍。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押金退還延遲,二是系統計費異常,三是投訴響應不及時。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消保委接到的共享單車投訴達8500多起。
“共享單車行業整個服務流程十分復雜,所以槽點非常多,由此引發的投訴也多。”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表示,共享單車行業投訴需要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共享單車是一個高頻度、低價格服務,也就是說總共沒有多少錢,但是如果發生投訴,對消費者來說是不經濟的,而對企業來說,解決投訴成本則非常高,所以必須要想辦法解決好。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研究部工作人員徐江表示,在共享出行方面,近年來發生過多起惡性事件,一是順風車人身安全問題突出,二是共享單車財產安全問題,引發多起群體性的消費糾紛,危及用戶人身財產安全,影響了消費者信心和共享出行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副司長韋犁表示,共享單車和順風車引發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給監管部門提出新的課題。互聯網時代跟傳統時代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也并不一樣。共享經濟發展的保護和監管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帶來新的矛盾。
新業態監管猶待完善
共享出行作為新興業態,其監管仍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從共享出行平臺角度來看,在當前日常經營過程中也面臨諸多難題,需要不斷破解和完善。
據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