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點與著力點,業內專家把脈中國男籃
錯過直通奧運良機,進軍東京奧運僅存理論上一線希望,在家門口的幾場令人痛心的敗仗后,對于中國男籃的慘淡收場,圈內專家也給出了他們的看法、建議和思考。
痛在哪里?在現場見證了中國隊輸給尼日利亞隊比賽的騰訊體育解說嘉賓、前國手王仕鵬說,這些球員如果明年奧運會進不去的話,后面四年,他們已經沒有什么世界大賽去展現自己,這對這撥兒球員來說非常難。“年輕球員有幾個四年?在下一屆世界杯的賽場上,這支國家隊里邊又能有多少球員能站到這個舞臺上?”王仕鵬說。
作為籃球圈的元老級專家,董志權曾經在北京奧神擔任過主帥,在中國女籃國家隊執教過,現在為CUBA清華大學女籃主教練。從職業隊到國家隊再到校園籃球,董志權對于中國籃球的發展脈絡有著清晰的思考和理性的認識。他認為,現在這屆國家隊尖子隊員少,大部分隊員功夫不過硬,并且缺乏穩定的投手。“確實難以應付強對抗,在強悍的對手面前,攻防和搶的技術都難以發揮。”董志權說,“大家偶爾也能閃亮一把,但有好的機會常常投不進,不夠穩定。整個世界杯相對發揮穩定的是老隊員易建聯,這和他的自律、個性沉穩低調都有直接的關系。”
資深籃球記者徐濟成認為,中國隊目前實力相當于“歐洲三流、南美洲二流”這樣的水平。對此董志權表示認同。他認為與中國男籃輝煌時期的那批高水平前輩相比,目前的中國男籃球員普遍存在三點差距。第一是作風養成和習慣養成。“那些老國手,都一定程度上經歷了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所以他們都磨練出了過硬的思想作風,較好的體能狀況和基本上過硬的技戰術水平。”第二是陣容流動性大。“陣容不夠穩定也是這屆國家隊的一個痛處,很難形成一套比較穩定的,能在實戰當中取得較好發揮的戰術體系和水平。”第三,熱身賽對手不夠硬。“我認為不應該怕輸球,要盡可能找強的對手。我們熱身賽大多數情況下對手都不夠過硬,也難以暴露我們的真實問題,”董志權說,“早發現早治療,這個對我們有好處。我還是一句老話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