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深挖沖突戲份 《攀登者》能更好
電影國慶檔三強之一的《攀登者》累計票房已經邁過10億大關,密鑰也延期至11月30日。這部電影不僅留下了中國人“為國攀登”的精神圖譜,更為主流大片的轉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此同時,在日前舉行的電影《攀登者》專家研討會上,專家們指出了該片超人化表現、訴求點過多影響了深度和節奏等不足。
《攀登者》的文學性和人物性格塑造受到了專家的肯定,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編劇阿來擅長于對人物內心隱秘情感和精神的挖掘,這成為了影片一個基本的切入點,從精神入手來寫出人物的狀態,“阿來將眾多原型人物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更有張力的戲劇化的故事,讓人物的靈魂深處散發出了力量。 ”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在認可《攀登者》用個體化的方式去敘述宏大敘事等優點的同時,也指出吳京在影片中一些無所不能的超人化表現,讓觀眾覺得出戲,“如果吳京是一個被現實所限制的英雄,大家會更加為他的命運、為他遇到的困難去著急。《攀登者》中的有些段落過度煽情,破壞了觀眾對真實危機感的感受。”
此外,影片關于登山專業性的危機呈現也不太充分,“中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物質條件太差了,登珠峰危險在什么地方、可能面臨的是什么,這些前期專業化的鋪墊和歷史性的背景顯然不夠。”在敘事的平衡方面,專家們也提出了意見,在節奏上,影片一上來就登峰雖然精彩,但是后面卻很難再有視覺化的奇觀可以震撼觀眾。在深度挖掘方面,專家們認為,在張譯與吳京之間男人的沖突和較勁的戲份還可以更深地刻畫,對于愛情戲的筆墨則可以進行一些壓縮,“這部影片從情感敘事上來講并不充分,情感戲并不是特別地精彩。如果更含蓄地處理,反而更符合那個時代人的特點。”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