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中為什么沒有妲己?難道她不夠美嗎?
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乃是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大美人胚子。
人們常說上帝是公平的,他為你打開一扇門就會為你關上一扇窗。
因為妲己天生一副傾國傾城的好皮囊,所以她的一生沒得選,總是在任人擺布。
父親蘇護為了保住自己的一方領土,把她當禮物打包送給了商紂王。
而這個女人真就能把戰爭給平息了,當然并不是因為妲己有多能耐,而是因為她太漂亮了,漂亮到商紂王根本無心戀戰。
原本錚錚鐵漢的紂王見了她也會變得柔情似水,從此他便無心朝政,不理國事,整日里只想著如何與美人共度良宵、長相廝守。
蘇妲己傾國傾城,連太史公都不惜筆墨將她刻畫到《史記》之中,據說當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后令劊子手斬妲己的時候,因為妲己容顏過于嬌媚,以致劊子手都不忍心下手,另換劊子手也是如此。
劊子手俱不忍心殺妲己,并且紛紛表示愿意替死。
可想而知,這是何等的美貌啊!
那么同樣美如天仙,同樣對當時的王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什么蘇妲己就沒有入古代“四大美女”之稱呢?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而“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千百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僅僅這八個字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四大美人不僅僅有著傾國傾城之貌,更重要的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西施為國家,出生入死,為滅吳做出了巨大貢獻。
昭君出塞,也是為國為民,毅然遠嫁他鄉,氣節令人敬佩。
貂蟬,雖為歌姬,出身貧賤,卻也知道國家興旺,匹夫有責,以自己的女兒身投入了殘酷的政治斗爭。
楊貴妃的出現是中國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和中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之《長恨歌》的歌頌,美人香消玉殞的悲劇,更加使人動容,對民間影響很大。
西施、貂蟬與王昭君因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特定的歷史使命,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復國安邦作用。
人們會說她們是美麗與權力綜合的產物,生在男權社會中,為男人的政治利益作出了犧牲,所以被頒以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光榮的稱號。
而楊貴妃雖然沒有什么好的政治名聲,但畢竟沒有使政權瓦解,而且唐王朝處于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從政治制度到文化包括審美觀念對后世及周邊國家都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楊貴妃也能入選四大美女之列。
反觀蘇妲己,蛇蝎美人一個,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
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
因為目睹一孕婦腹部隆起,因為好奇不惜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后又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剜心,以印證傳說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竅”說法。
人們現在一提到中國歷代的“紅顏禍水”里,最惡毒的恐怕就莫過于她了,歷來被有“覺悟”的、善于“以史為鑒”的封建統治者,首當其沖視為商朝亡國的罪魁禍首。
在“禍國殃民”、“亡國”的罪惡帽子下,"紅顏"被視為"禍水",美貌是不值一提甚至令人深惡痛絕的。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