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分餐制” 廈門發布福建首個分餐團體標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推行公筷、公勺的社會呼聲再起,“分餐制”成為熱門話題。廈門市《餐飲業分餐制管理規范》團體標準8月25日發布,提出四種分餐模式供餐飲單位按需選擇,并規范了分餐方式和操作流程的細節,這也是福建省首個分餐團體標準。
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策劃的一項科普實驗顯示,使用公勺公筷和不使用公勺公筷用餐后的細菌對比,最多相差26倍。實行“分餐制”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餐桌各類疾病交叉感染。
廈門市《餐飲業分餐制管理規范》團體標準由廈門市食安辦委托廈門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聯合相關協會、企業共同起草制訂,提出了四種分餐模式,既有適合宴請形式的分派式、位上式,也有簡便易行的“公筷公勺”自助式,還有適合食堂的套餐式,并對食品安全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分餐用具、盛器等使用前應按相關要求清洗消毒,并做好記錄;公用餐具和自用餐具應在顏色上有明顯區別,防止誤用;餐飲單位要對菜品加工制作重新設計,以有利于實現分餐;對學校食堂分餐,應當在專用配餐間操作等。
實驗結果顯示“非公勺公筷組”剩余菜品菌落總數明顯高于“公勺公筷組”(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標準的出臺,得到了廈門餐飲企業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有558家餐飲服務單位2300多家門店承諾執行分餐標準。廈門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賀迎芳表示:“我們的服務員都會自覺自發自動地去推廣,讓消費者能夠意識到,我們真正為他們餐桌的文明,為他們身體健康的保障而著想。”
本地網絡訂餐平臺也加入到推廣該標準、倡導“分餐制”的行列。美團點評福建政務總監葉臻瑜說:“我們呼吁商家可以張貼我們公益的宣傳海報,另一方面我們也通過印制外賣墊餐紙,放在消費者的餐品當中,向消費者能夠宣傳,自覺加入到分餐制的管理規范當中。”
廈門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秘書長劉偉程告訴記者,下一步將多方入手,推動《餐飲業分餐制管理規范》團體標準的實施:“通過行業協會的引領,加大宣傳引導,結合我們的日常監管工作以及我們的培訓教育,指導這些餐飲服務單位,更好地執行分餐標準。”
- 標簽:口袋妖怪圖鑒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