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性偏頭痛 日常防范有要領
今年而立之年的劉女士,中學時代就落上經常性偏頭痛的毛病,每次發作起來,往往伴有惡心、嘔吐、怕光照、頭暈目眩等癥狀,尤其是在大量喝紅酒,或者吃甜點、喝酸奶以及熬夜時,頭痛情況更為劇烈。10幾年里,小劉走過了漫漫的求醫路,先后做過頭顱和頸椎的磁共振、CT、血管造影、血管彩超和各種化驗,給出的診斷有腦供血不足、頸椎病、眩暈、耳石癥等,但治療效果始終不明顯。近日,在接診這位小劉女士時,黑龍江省著名的眩暈病診療專家、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二病房主任王中卿教授根據她的既往各種診斷資料,結合詳細查體問診,最終確認劉女士為“前庭性偏頭痛”。經過精準用藥及科學的飲食調理,劉女士的病情已經顯著好轉了。
偏頭痛已被列為第6位致殘性疾病
偏頭痛臨床以發作性中重度、搏動樣的頭痛為主要表現,多為偏側疼痛,一般可持續4-72小時,人群中患病率為5-10%。這其中,作為一種常見的混合型眩暈性疾病,前庭性偏頭痛近年來才被越來越多的醫生所認識,目前已成為發病率僅次于耳石癥的第二位眩暈性疾病,年發病率約為0.89%,人群總體患病率約1%,女性平均發病年齡37.7歲,男性為42.4歲,在女性中更為見,男女比例約為1:5。其患者數量遠遠多于大家所熟知的梅尼埃病,為后者的5-10倍,甚至像感冒一樣常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疾病負擔調查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偏頭痛目前已被列入為第6位致殘性疾病。
臨床觀察表明,約20%的頭暈患者有頭痛癥狀,而頭痛病人伴發頭暈或眩暈的比例,也在20%左右。為什么偏頭痛和眩暈喜好結伴而行呢?王中卿解釋說,既頭痛又頭暈(眩暈)的人,在發病機制上和多個相關神經通路之間的相互作用脫不了干系。目前認為,前庭外周刺激信號通過前庭感覺通路傳遞到中樞的過程中,與頭痛相關聯的通路有可能產生交叉,病理狀態下興奮起來的神經細胞所分泌的一些有害物質,引起腦內中樞或內耳前庭神經細胞悄然改變,致使偏頭痛、頭暈、眩暈紛至沓來。
也有專家認為,前庭癥狀與偏頭痛間的聯系是眩暈與頭痛間的時空聯接,且這種情況是變化多端的。做個形象比喻,偏頭痛與眩暈的病理基礎就像是一元硬幣,正面是偏頭痛,反面是眩暈,臨床表現如同凌空拋硬幣,在不同的時空出現不同的正面或反面表現。2012年,國際前庭學研究領域權威學會和國際頭痛協會制定了前庭性偏頭痛的診斷標準,堅定地確立了前庭性偏頭痛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名稱,并于當年在權威的前庭研究雜志上發表。
當前,對偏頭痛急性期發作期病例,臨床上多給予麥角類、曲坦類、非甾體等特異藥物加以控制;在嚴重惡心或嘔吐時,可配合使用胃復安、多潘立酮等止吐藥;還可以用針灸、理療、按摩等中醫方法促進病情緩解。“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目前尚無特效療法能夠根除偏頭痛及前庭性偏頭痛,其發作往往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誘因密切相關,要從源頭上進行預防,消除隱患。”王中卿說。
不當飲品和食物均會釀成劣性刺激
王中卿強調指出,偏頭痛發作可由某些飲食和藥物所誘發,包括常見的啤酒、白酒、洋酒、葡萄酒、紅酒在內的幾乎所有酒精類飲料都會“引爆”偏頭痛;尤其是紅酒里面含有更多誘發頭痛的化學物質,飲用后常常使偏頭痛立即發作。在當今社交場合酒文化的氛圍下,許多喜歡品飲紅酒的偏頭痛病人,反復沉浸在酒精興奮后的頭痛和無以名狀的困倦萎靡、頭昏心悸、周身乏力、四肢酸軟及便溏腹瀉的狀態中,絕對想不到是酒精對腦血管、腦神經的劣性刺激所致。
不僅如此,平時常見的咖啡因飲品、甜點、乳制品、面包谷物,以及部分肉類、糖類、蔬菜、水果、湯類等東西也會釀成偏頭痛,特別是酪胺酸類食物危害甚厲,可直接造成腦血管痙攣,加重偏頭痛,需高度警惕。王中卿開出的名單有
- 標簽:葉玉卿三級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