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苦參
產地及品種
苦參,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因形似參,味苦而得名。又名苦骨(《綱目》)、川參(《貴州民間方藥集》)、鳳凰爪(《廣西中獸醫藥用植物》)、牛參(《湖南藥物 志》)。為豆種植物苦參的根。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質地和紅壤地的向 陽處。全國各地均產,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產量較大。春、秋采收。挖出 根后,去掉根頭、須根,洗凈泥沙,曬干。鮮根切片曬干,稱苦參片。質堅硬,以條均勻、切面色黃白、味極苦者為佳。
性能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主治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 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等癥。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炮制及解毒方法
生品。揀凈雜質,除去殘莖,洗凈泥土,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取苦參飲片,粉碎,過3號篩,粉末備用。
炒黃品。取凈苦參飲片,置炒制容器內(125±5℃)烘制十分鐘,成品具有 香氣,取出放涼,粉碎,過3號篩,粉末備用。
麩炒品。取麥麩撒入熱鍋內,待冒煙時,投入干燥的凈苦參飲片,武火快速拌炒,至顏色加深,呈黃色,具焦香氣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每100kg苦參用麥麩10kg)。粉碎,過3號篩,粉末備用。
酒炙品。取凈苦參片,加黃酒拌勻,稍悶,待酒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每100kg苦參用黃酒10kg。)粉碎,過3號篩,粉末備用。
炒炭品。取凈苦參片,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涼透,粉碎,過3號篩,粉末備用。
臨床運用
1.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
室性早搏。苦參20~40g煎,加糖服2~4周,對西藥治療效果不滿意且不穩定的預發室性早搏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且療效較穩定,總有效率達90.6%。試用于治療房性、結性早搏或室上性心動過速,均有一定療效,尤其是對感染性和過度疲勞所致者療效好。
心律失常。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院等單位用苦參治療快速心律失常167例,方法為每次服苦參片劑(每片含生藥2.0g)3~10片(平均5片),結果對各種類型的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心房纖顫、竇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都有效,以對期前收縮的療效較好,有效率為62%。
2.呼吸系統疾病
單味苦參治療500余例哮喘患者,用量為15g,水煎服,每日1次,或用苦參片,每日3次,每次4片,有效率為86%。
3.消化系統
貝潤浦用單味苦參(苦參30g,加水煎為約100ml,1日分2次服)治療140例細菌性痢疾患者,結果全部治愈。丁勁行等用苦參提取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34例,肝功能恢復正常者62.5%,HBeAg近期轉陰率61.76%,HBsAg近期轉陰率為14.71%。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文獻記載用苦參注射液治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大都能在2.5個月內治愈。以苦參為主的復方治療19例急性腎盂腎炎和32例尿路感染患者,治療0.5個月,急性腎盂腎炎16例有效,尿路感染30例有效。張昊等人運用苦參湯加減,熏洗加坐浴治療56例女性肛門瘙癢癥患者,效果顯著。其組方為苦參60g,蛇床子、地膚子各30g,白芷、黃柏、五倍子各15g,菖蒲9g。將上述藥物用紗布包好,取水2000ml,先浸泡半小時,在武火煎沸之后,用文火續煎15分鐘,待水溫60℃左右后熏蒸肛門10分鐘,再等待水溫40℃后泡洗肛門15分鐘,每晚1次,7次為一個療程。
5.其他
失眠。50%苦參糖漿(每100ml含苦參生藥50g),成人服20ml,小兒服5~10ml,睡前服,代替鎮靜催眠藥治療101人次,有效率為95%。皮膚病蕁麻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癥和皮癬等多種皮膚病,可用苦參9g、百部15g、川椒9g、雄黃6g,煎水外洗,止癢效果較好;治癬可用苦參配枯礬等制成軟膏或配樟腦制成酊劑涂抹患處。
腫瘤。復方苦參注射液臨床上多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具有緩解疼痛、減少胸水、改善生活質量、糾正骨髓抑制、提高機體免疫力等療效,對大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等均有療效。
王三虎認為,直腸癌發病機制為濕熱、血熱、虛熱三者糾纏,三物黃芩湯(黃芩、苦參、干地黃)為其主方;燥濕相混是某些惡性腫瘤的病機,故將當歸貝母苦參湯作為臨床治療婦科和泌尿系統腫瘤的基礎方。
現代藥理研究
苦參中含有氨基酸類、糖類、脂肪酸類、三萜皂苷類、固醇類、生物堿類、黃酮類、二烷基色原酮、醌類、香豆素類等成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苦參水煎液對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痢疾桿菌以及變形桿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苦參中的苦參堿具有抗羔羊病B型魏氏梭菌及抗羊大腸埃希菌作用。苦參對鞭毛蟲、陰道滴蟲、堇色毛癬菌等10多種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參還具有抗日本血吸蟲尾蚴感染的作用。
2.抗炎作用
苦參中的氧化苦參堿具有較強的免疫調節作用,可通過對宿主的抗體水平、免疫細胞的變化、細胞因子及其他炎性調節因子的影響發揮其抗炎作用,從而抑制炎癥過程的各個階段,對多種炎性介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炎性腫脹、哮喘、接觸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療。以中藥苦參醇提液研制的女性護理液,根據藥理方法學以實驗動物建立模型,觀察護理液的抗炎、止癢作用。結果以苦參醇提液和三氯羥基二苯醚復配,其抗炎、止癢作用均接近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
3.抗腫瘤作用
苦參煎劑、醇提物及苦參總生物堿、氧化苦參堿、脫氫苦參堿、苦參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腫瘤作用,對惡性葡萄胎、絨癌、子宮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內癌細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滅作用。苦參的抗腫瘤作用主要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阻止細胞周期進程、提高抗腫瘤免疫力、抑制癌轉移和與化療的協同作用來實現的。
4.對肝臟的保護作用
苦參素對慢性肝損傷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可以治愈人類肝損傷,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發展,并對急性肝損傷也有保護作用;苦參素還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HA、PCII、ALT和TBIL的含量,改善臨床癥狀,減輕炎性細胞浸潤及肝細胞壞死,具有抗肝纖維化的作用。氧化苦參堿通過抑制肝內膠原合成、減少肝臟細胞外基質異常增生、降低自由基生成和減輕脂質過氧化發揮抗肝纖維化作用。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苦參具有降壓、調血脂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苦參總堿對兔、大鼠等動物的心臟有明顯抑制作用。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苦參堿能對抗垂體后葉激素引起的冠狀血管收縮和增加流量、保護心肌缺血的作用,并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6.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用小鼠和豚鼠實驗表明,苦參對用組胺引起的哮喘有明顯的平喘作用,其平喘作用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實驗研究證明氧化苦參堿能顯著降低細胞膜流動性,提高細胞膜穩定性,影響細胞膜表面IgE受體移動,從而能有效地抑制抗原與特異性IgE受體結合誘導的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其抑制程度與藥物濃度呈正相關。
7.調節免疫作用
通過小鼠口服苦參水煎液實驗結果表明,小鼠的脾細胞和胸腺細胞中,對ConA刺激的T細胞增殖反應和對LPS刺激的B細胞增殖反應都受到了明顯的抑制,同時還抑制了小鼠脾細胞產生IL-2的活性和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IL-1的活性。因此苦參對T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免疫功能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8.抗過敏和平喘作用
氧化苦參堿有抑制IgE和由抗原引起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使膜流動性降低,但不改變P81細胞的cAMP水平,揭示了氧化苦參堿有抗過敏作用。大鼠離體氣管在有Ca2+或無Ca2+的情況下,加入苦參堿均能明顯地對抗組胺、乙酰膽堿及氯化鋇興奮氣管平滑肌的作用。
9.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苦參具有顯著的中樞鎮靜作用。以相當于生藥15g/kg給豚鼠灌胃后,5分鐘內即出現安靜、閉眼、嗜睡、頭頸豎毛、呼吸變慢。耿群美等實驗研究證明,苦參能增加小鼠腦中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的含量。已知GABA是腦內抑制性神經遞質,其有鎮靜、催眠、抗驚厥、穩定精神及肢體活動的作用。CLY是哺乳類動物脊髓內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脊髓前角中的閏紹細胞為CLY能神經元,對運動神經元的活動呈負反饋抑制。苦參的鎮靜和催眠作用與其能增加腦和脊髓中GABA和GLY的含量有關。
臨證配伍應用
苦參配木香、甘草。清熱燥濕理氣,治療濕熱蘊于腸胃之腹痛泄瀉、下利膿血。
苦參配生地。清熱燥濕涼血止血,治療濕熱便血、腸風下血、痔漏出血。
苦參配龍膽草。清熱燥濕退黃,治療濕熱蘊蒸、谷疸發黃。
苦參配防風、蟬蛻、荊芥。濕熱疏風止癢,治療風疹瘙癢。
苦參配黃柏、金銀花、地膚子。清熱解毒,治療濕疹瘡癤。
苦參配當歸、貝母。清降肺氣、清熱利尿,治療下焦濕熱,氣化不利所致小便不利。
苦參配蛇床子、鶴虱。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治療濕熱下注所致之帶下色黃、陰腫陰癢等癥。
苦參配生地、黃芩。清熱涼血,祛下焦濕熱,治妊娠小便難。
苦參配白頭翁。清利濕熱,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痢疾。
苦參配荊芥。主治風濕熱毒攻于皮膚,時生疥癩,及大風手足爛壞。
苦參配牡蠣。二藥糊丸,清熱燥濕,治療婦人赤白帶下。
用量及禁忌
內服。口服用量3~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
禁忌。脾胃虛寒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本草經疏》曰:“久服能損腎氣,肝、腎虛而無大熱者勿服。”
中毒表現及解救措施
1.中毒表現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過大,大量應用時可能出現胃部不適、惡心、嘔吐、便秘等消化道癥狀,偶有發生頭暈、脫發、皮疹等。嚴重者可見流涎、步伐不整、呼吸急促、脈搏快、驚厥,甚者呼吸抑制,危及生命。不良反應與劑量有關,當用量少于30g/天時,一般不出現不良反應。
2.中毒后的救治方法
(1)未出現驚厥時可洗胃和導瀉;內服蛋清、牛奶,鞣酸或濃茶;靜脈滴注葡萄糖生理鹽水;驚厥或呼吸障礙時對癥治療。
(2)中藥救治大黃、枳實、金銀花各10g,甘草6g,水煎汁,另加玄明粉12g沖服。(摘自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標簽:左旋肉堿湖南衛視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