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戀
談及與之前妻子黃秀雪之間的婚姻,袁迪寶用“敬重”這個詞來形容他對她的情意。“1954年鷹廈鐵路開始修建后成立工程指揮部,她被抽調去做工程醫務室的負責人,天天都要背著急救箱去工地巡查。鐵路1957年竣工。在這三年當中,她每年都被評為勞動積極分子和先進工作者,三年長了三級工資,竣工之時,已是全市護士當中工資最高的人。她勤勞賢惠,一手培養了三個孩子。每次我發下工資,留下一些零花,剩下的都交與她來調配。她要在精打細算后保證我父親的生活、孩子們的教育和成長。在物質并不很豐富的年代,每個周日,她還會為我們買來鴨子加餐。三個兒子到了該娶老婆的時候,她都能保證每人送給一套黃金首飾。她的衣著樸素,又會打毛衣。她打的羊毛衣到現在我都還在穿。”1994年3月,黃秀雪被診斷出牙齦癌,10月便離開了人世。“那段日子里我天天在醫院陪床,將各種有營養的食物按比例配好、用絞碎機混合。丹妮不愿意我拋下家庭,我就要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黃秀雪去世時,袁迪寶寫下了這樣的字來評價:退休護士基督徒,賢妻良母好祖母。
黃秀雪是知道袁迪寶和李丹妮的感情的,她同樣是個偉大的女人。歐陽鷺英對我說,袁迪寶在家里的寫字桌上一度就壓著一張李丹妮的照片。“我看到他給李丹妮的去信中說:今天秀雪在醫院打碎了一塊玻璃,于是它跑到了我的寫字臺上,你的照片就壓在下面。我寫字的時候,你就在對我微笑。”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困難時期,袁迪寶一家經常能收到李丹妮從法國寄來的奶粉等食品。“秀雪開玩笑說,既然要做孩子們的義母,就要多寄一些呀。”袁迪寶說。那是袁迪寶的記憶中,黃秀雪直接說到李丹妮的唯一一次。在那本藏著秘密的《圣經》里,袁迪寶用一張他和黃秀雪的合影來做書簽。“照片很奇怪,兩個人分坐沙發的兩端。”歐陽鷺英說。那仿佛象征了兩人心靈上的距離。黃秀雪心里真正的感受沒有人知道,如果有感傷和缺憾,也許應該歸咎于時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