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低標準仍難讓我國很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
6月5號是世界環境日,誰也沒想到,圍繞這一天,安靜了一些日子的PM2.5話題重新熱鬧起來。起因和有關部門官員批評個別國外駐華大使館違反國際公約,天天公布北京的PM2.5數值有關。但之后,嘴仗升級,你來我往,從外交到民間層面都很熱鬧,但是對于我們每個人,關注的到底是什么?我想是健康,是更清潔的空氣和走向更環保的未來的方法與步驟。
PM2.5只是一個數字,但圍繞這個數字,卻是百姓的生活、生命中的大課題,圍繞它,我們該說些什么,又該做些什么?該信什么,又不該信什么?《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誰的PM2.5?
短片一:倒逼的PM2.5
【一組拍藍天的照片+網友留言】
北京好藍的天啊,太難得了
今天的天氣真是太好了
這么普通的東西,在北京,居然是難得一見的。北京啊北京。。。
解說:
5月30日,雨后的北京天氣晴朗,市民們喜出望外,“隨手拍藍天”竟成了一場紀念活動。而在6月5日本周二公布的官方數據中,2011年北京全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藍天”高達286天,統計數字和民眾感受大相徑庭。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藍天是一個抽象的形象說法,就是它是以那個二級標準達標與否然后來算,/如果說達到二級標準,老百姓感覺不到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二級標準是個什么東西,大家可能也不熟悉。
解說:
一邊是環保部門表示“空氣質量正在好轉”,另一邊則是民眾對藍天表現出的狂熱和渴望,pm2.5這個簡單數字的公布,似乎也承載著人們對于基本生存權利的呼吁與爭取。或許正如一位網友所寫:“空氣面前,人人平等,我只是不想讓我生活的地方,永遠是灰暗的顏色。”在本周二的世界環境日上,北京市宣布今后停止使用“藍天”數來評價城市空氣質量,將使用與市民感受度趨同的區域污染物濃度,并最早于明年發布PM2.5年報。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因為原先老說不發布嘛,那責任就在政府了,那么現在它發布了,等于這球就踢過來了,然后怎么辦呢?我發布了,那么監測、發布這就是一個起點,這是一個漫長里程的一個路程的,踏上征程的一個起點,作為公眾,我們應該動員每一個公眾都參與到這個工作中間來。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