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內中國男人腰粗了20% 現有六千萬人肥胖
根據通亞咨詢公司創辦人和首席研究員保羅·弗倫奇引用的數據,目前中國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圍已經從1985年的63.5厘米增長至76.2厘米,這意味著,在短短27年的時間內中國男人的腰粗了20%。更令人震驚的是,其中40~50歲男性的平均腰圍已經達到86.2厘米。
此外數據顯示,我國早在2002年就有兩億人超重癲癇病,其中大約6000萬人肥胖。龐大群體背后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黑洞:僅2003年,我國成人可歸因于超重和肥胖所帶來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腦卒中造成的直接經濟負擔就高達211億元。
曾經
物質匱乏時期胖是福氣
作為一個“中國通”,弗倫奇發現自古以來,大胖子在中國就是社會身份和政治地位的形象表征。
尤其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膀大腰圓的身材更是被人們艷羨。“那時‘將軍肚’可是個褒義詞。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顧東風教授笑著回憶道,“人家會說你有福氣,要是太瘦人家則會說你骨瘦如柴。 ”
他清楚地記得,幾十年前,當他到北京石景山區進行心血管病的相關調查時,發現工人中的胖子明顯比農民多,“因為工人的福利待遇好”。
現在
肥胖被列為一種疾病
從楊柳蠻腰到大腹便便,中國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92年到2002年這10年間,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人口的超重率增長了近40%,肥胖率增長了近100%。
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在一份報告中將肥胖定義為疾病。在衛生部2003年發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中,肥胖也被列為一種疾病。
尤其是“啤酒肚”所體現的腹內積聚脂肪,即所謂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中心性肥胖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病的危險更高。目前中國的肥胖人群中,八成以上存在這種肥胖類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教授陳超剛告訴記者。
2009年,包括國際糖尿病聯盟和世界心臟聯盟在內的多家組織共同發表聲明,不同族裔人群的中心性肥胖,應采取不同定義標準。中國中心性肥胖是指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顧東風教授指出,按照這個標準,本世紀初我國35~74歲成年男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為16.1%,女性患病率為37.6%。換句話說,我國已有近4000萬名男性和9000萬名女性處于危險之中。
“僅僅在20多年以前,即使在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人們仍在努力填飽肚子,現在他們卻在拼命減肥。 ”與弗倫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態:腰圍改變中國》的另一位作者馬修·格萊博表示,“肥胖問題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公共衛生系統的一枚定時炸彈。 ”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