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熱感冒來襲 專家稱勿盲目用藥傷脾傷胃
正當北方飄下“桃花雪”的時候,南方也迎來了一場春雨,氣溫一下子下降了四五攝氏度,在這冷熱交替的季節(jié)里,人特別容易因為抵抗力下降而感冒。中醫(yī)專家稱,感冒在中醫(yī)中分為風寒和風熱兩種癥候,如果錯將風熱當風寒,一味服用抗病毒口服液或者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感冒藥,很有可能會“雪上加霜”,損傷脾胃同時還會讓病情加重纏綿不愈。
感冒
分清是風寒還是風熱
“今年的天氣比較奇怪,氣溫回暖的時間比往年來得早。”廣東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閔存云醫(yī)師說。近來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特別多,據(jù)統(tǒng)計,這部分病人幾乎占了全部門診量的10%。大多數(shù)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來就診的病人,一味讓醫(yī)生開抗病毒口服液等藥,或者他們自己本身就把這個當做治療感冒藥的萬能藥。實際上,在中醫(yī)看來,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兩種證候,辨證論治的時候,需要區(qū)分不同的狀況才能對癥下藥。
風寒感冒:這種感冒是外感風寒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流清涕、咳嗽、咯白稀痰、咽癢、惡寒、頭痛、無汗、舌苔白。
風熱感冒:外感風熱就會引起風熱感冒,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流濁涕、口干、咽干咽痛,或者咳嗽、咯黃稠痰、不易咯出,或有少量血絲、或有發(fā)熱惡風、頭痛汗出、舌紅、苔薄黃。
既然感冒有風熱和風寒不同的表現(xiàn),那在使用中成藥治療外感時須對癥下藥。以中藥板藍根為例,其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適宜于身體壯實之人,但身體虛弱者卻要慎用。同時,如果癥狀是風寒感冒,那么服用板藍根就等于是“雪上加霜”,過于苦寒的用藥,不僅易傷脾胃,且讓病情加重而纏綿不愈。所以,在這里特別強調(diào),患者個人體質(zhì)不同,癥候不同,則治療也應不同。
閔存云指出,感冒之后,不宜盲目濫喝板藍根等寒涼之品。而應當根據(jù)風寒、風熱等不同的證候來用藥,風熱感冒清熱疏風,風寒感冒則當發(fā)表散寒。
支招
感冒初期試試食療方
中醫(yī)藥在外感的防治經(jīng)驗豐富,而且對外感的療效是肯定的。閔存云說,在春天尤其要關注天氣變化,不能急于脫掉衣物,而應該“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及時增減衣物,以適乍暖還寒的氣候。
同時,在春季要“食飲有節(jié)”,飲食要適時、適量、適溫,少進刺激之品。日常生活“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規(guī)律,多在戶外做運動、早睡。保持心態(tài)平衡,“恐則氣下,驚者氣亂”,對多變的天氣產(chǎn)生厭惡、恐懼之心,也可導致氣機逆亂,更易招致外感。
可以說,在生活的細節(jié)上稍加注意,也許就不會那么容易患上感冒了。另外,以下是患上不同類型感冒后的食療方(感冒初期使用效果更佳)--
●風寒感冒
食忌:各種冰制飲料;屬寒涼性質(zhì)的瓜果,如西瓜、梨、香蕉等。
宜吃:發(fā)散驅(qū)寒的食品,如生姜、蔥白、芫荽、豆豉、紫蘇等。
食療:以宣肺散寒止咳為主。
(1)蔥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連須蔥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適量煮粥,趁熱飲用。
(2)蘇姜湯:可取紫蘇葉5-10g,生姜3片,稍稍煎煮,代茶飲服。紫蘇茶能發(fā)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寬中行氣、解郁止嘔,所以,在略受風寒而見胸悶、嘔惡不適的,飲此茶最適宜。
●風熱感冒
食忌:辛辣食品,如辣椒、花椒、肉桂、咖啡。
宜吃:辛涼清淡食品,以疏散風邪,清熱解毒止咳,如菊花、茶葉、白菜、白蘿卜、甜梨、甜橙等。
食療:以疏風清熱,化痰止咳為主。
(1)胡蘿卜馬蹄湯
材料:胡蘿卜500克、馬蹄500克、
制法:將胡蘿卜洗凈、去皮,切成小塊。將馬蹄和蘿卜放入鍋中,加水煮1小時,最后加入適量的冰糖調(diào)味即可。
(2)南北杏煲豬肉
材料:南杏仁10克,北杏仁10克,無花果3只,瘦肉500克,食鹽少許。
制作:南北杏仁浸泡一段時間,去外皮;無花果洗凈;瘦肉洗凈切件。然后將已準備好的湯料放到湯鍋內(nèi),煮沸后用文火煲1-2小時,調(diào)味即可。
除上述食療方外,也可選取木棉花、扁豆花、薏仁等與豬肉、雞肉煲湯,菊花泡茶喝也是很好的方法。還需要提醒的是,感冒多數(shù)由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不能隨便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濫用還可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可出現(xiàn)腹瀉、飲食不振等胃腸疾病。張華、郝黎、張丹娜
相關閱讀:
干燥寒冷呼吸道患者增多 提醒老人兒童需防護
忽冷忽熱溫差大 老人三次進出空調(diào)房突發(fā)腦梗塞
冬季寒冷易發(fā)腦血管病 男子玩游戲凍出腦梗塞
網(wǎng)傳穿衣法則不靠譜 專家:裹得越緊可能會更冷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