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總也降不下不妨看看心理科 或是焦慮抑郁
62歲的唐女士退休前是機關的領導,精力充沛、雷厲風行,在單位是有名的女強人。大約一年前,唐女士的丈夫因病去世,孩子又不在身邊,但她依然堅強地一個人面對生活。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半年前唐女士被確診為糖尿病,但不知道為何血糖就是控制不住,忽高忽低,最近還總是感覺到胸悶、胸痛和心慌,讓子女們焦心不已。無奈之下,唐女士住進了鼓樓醫院內分泌科。
住院期間,內分泌科的護士細心地發現唐女士雖然白天人多的時候開朗健談,但每當夜深人靜時,卻輾轉反側,久久無法入睡,有時候還能聽到她輕輕的嘆氣聲,好像滿懷心事。得知這個細節之后,唐女士的主治醫生特意聯系了醫學心理科趙鵬醫師為她會診。
針對唐女士的癥狀,趙鵬醫師為她開了一些抗抑郁的藥物和有助于睡眠的藥物作為輔助治療,并囑咐她要積極尋找新的生活寄托,放開自己封閉的內心,多與家人、朋友交流,重新快樂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和心理疏導,唐女士的血糖控制得很好,睡眠也漸漸好了起來,臉上的笑容多了。
鼓樓醫院醫學心理科趙鵬醫師告訴記者,在臨床上至少有一半的患者表現為以軀體癥狀為主的焦慮或者抑郁,他們中有的是本身就有慢性基礎病,其中以內分泌、心血管、消化系統和腎臟疾病最為多見;另一部分患者并沒有器質性病變,卻表現出一系列軀體癥狀,如胸悶、心慌、胃痛、頭痛、消化不良等等,有的患者甚至告訴醫生感覺自己渾身哪里都痛,而各種身體檢查的結果都正常。實際上,這些是抑郁癥或焦慮癥等心理疾病所表現出的軀體癥狀。
如今,很大一部分人對心理疾病的認識不夠,有時候出現了情緒問題也不自知,更有甚者存在強烈的病恥感,拒絕面對和治療。其實,抑郁癥是一種全身系統性疾病,患者的身體機能會全面下降,從而出現一系列軀體不適感。這部分患者如果忽視了心理治療,也很難取得顯著的療效。現在已經有學者提出將抑郁作為糖尿病的臨床癥狀之一。如果情緒控制不好,血糖也很難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對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療,心理干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