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歸來當心父母空巢綜合征 自我調節緩解癥狀
五一小長假結束,專家表示,享受完假期歡愉后,許多人出現了“節后綜合征”,那么,如何進行自我調節來緩解這些癥狀呢?
沒精神 中午不妨睡一小會兒
許多人有著這樣的體會,本打算利用假期養精蓄銳后,可以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不料想剛一上班就出現了渾身無力、嗜睡、做事精力無法集中等癥狀,其實這都是“節后綜合征”在作祟。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上班族平時工作忙碌,小長假期間便徹底卸下包袱,放縱起來,通宵熬夜玩耍的不在少數。這導致小長假一結束,困倦感覺倍增。尤其是春夏交接之時,受“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影響,很多人更容易出現困倦、疲憊、沒精神的感覺。
業內醫生指出,沒有精神不妨選擇中午睡一小會兒,午睡時間不是越長越好,時間以半小時左右為宜,睡多了醒后會感到很不舒服。而且,午睡也不能太過隨意,稍不注意就容易受涼感冒,應該在午睡時披上一件外衣注意保暖。
另外,許多上班族長期與電腦為伴,小長假期間也沒有讓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上班后應盡量避免對著電腦一動不動,注意隔一個小時休息休息,或者是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或者是到外面散散步,活動一下筋骨,讓身體尤其是眼睛得到適當調節。
旅途勞累 閑暇時敲打腿和手臂
小長假期間,很多人會選擇旅行來度過這段時間。不少人在風光優美、風土人情迥然不同的異地度過假期。但許多人遠途旅游回到單位后,經常感到全身酸痛,并且出現“上火”現象。
“出發的時候興高采烈,沒想到回來時候完全變了樣子。”上班族丁麗麗告訴記者,假期和朋友去了一趟九寨溝,行程排得很緊,身體有點吃不消,回來后就“上火”了。“現在滿嘴起泡,疼得厲害。”
“上火”就是“旅游綜合征”的一種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身燥熱、口干舌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結等,也有人眼睛發紅、牙痛、口腔潰瘍、嘴角起皰疹等。此外,還有一些人因為突然的大運動量(比如爬山)而造成周身酸痛,短時間內緩不過來。
專家表示,這種情況下應盡量多休息,多喝白開水,讓身體放松。假期中運動量過大的人常會感到肌肉酸痛,可以采用按摩放松的辦法。用手捏或用拳頭輕輕敲打小腿、大腿及手臂、雙肩,使肌肉得到放松。此外,睡眠時可以將腳墊高些,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環,促進疲勞的消除。
腸胃不適 避免食用生冷硬食品
“一頓吃傷、十頓喝湯”。節日期間,人們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食用大量的雞、鴨、海鮮等美味佳肴,容易出現頭暈腦脹、心慌氣喘、血壓增高等一系列癥狀,即“美食綜合征”。
北京醫院營養部副主任營養師曾煦媛表示:現代人生活不規律,飲食上經常是多油膩,因此極容易出現膳食不均衡的狀態。現代人應該努力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多鍛煉,多吃蔬菜水果,把生活節奏盡量放慢。小長假過后,應多吃些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過冷、過硬、過辛辣的飲食,適當控制零食,減輕腸胃的負擔。
曾煦媛特別提醒道,并不是所有類似于“美食綜合征”的病癥都是由于膳食不均衡引起的,如果不能確定病因,最好是到醫院接受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北京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春夏交替的時節,氣候、氣溫不甚穩定,一旦飲食上不注意,有時就難免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要注意飯前、便后及時洗手;不吃半生食品;吃剩的菜要放進冰箱,拿出來吃時最好再熱一下等。
“空巢綜合征”顯現 多和遠方父母溝通
父母總是這樣,常常讓子女不要惦念自己,以免分心耽誤工作,可每時每刻又希望多和子女溝通。每到假期,就急切地盼望著子女回來,而子女的離開,又讓他們經歷了從喜到悲的轉變,出現所謂的“空巢綜合征”——空虛、寂寞感在子女離家后倍增。
專家指出,老年人的孤獨情緒,會導致老人性格抑郁、行為能力降低,記憶力和判斷力衰退,甚至會誘發老年抑郁癥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全國老齡辦相關負責人指出,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是“空心”。對于城市、農村較富裕地區的老人來說,他們最主要的需求是精神慰藉服務。所有老人都需要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可能更加明顯一點。
因此,小長假過后,兒女們在忙著調整工作和生活狀態的同時,更要在這段特殊的時間,多花心思關心遠方的父母。與平常相比,這段時間要特別注意多給老人打電話,講講自己的生活、工作,聽他們說說家里的事情。
從老年人自身角度出發,也要注意多出去走走,和鄰里街坊多聊天,轉移注意力,不要過分沉溺在子女離家的心態中。
相關閱讀:
拿什么拯救“節后綜合癥” 專家:由內而外調理
白領節后患“上班恐懼癥” 求塞車盼生病身心疲
專家支招節后綜合癥:節后3天不宜超負荷工作
專家:假期保證睡眠別吃太飽 勿過量運動或娛樂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