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久坐可致中風 查顱外頸動脈可知中風征兆
1 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中風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血管內膜上形成脂肪條紋或斑塊,斑塊的外形像“粥”,因此得名。斑塊中心含膽固醇等脂質,斑塊破潰,形成血栓,導致心、腦血管突發事件的發生。
個案1:一位老總陷入三角債中,被人扣押追債,在被扣的第二天晚上,他想站起來拿煙抽時,突然跌倒,發現左腿不聽使喚了,就醫,腦梗死了!
為何會腦梗死?
原因是,腦動脈粥樣硬化了,其管腔逐漸變窄,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動脈狹窄加重,甚至完全閉塞。
個案2:一位老總為拿下一個項目,連天擺酒應酬,第三天的酒宴上,他三杯酒下肚后,突然暈倒,就醫,腦出血了。
為何會腦出血?
原因是,腦動脈硬化后,血管失去彈性,脆性增加,管壁在長期的血流沖擊下可以變薄,有些地方形成囊性或梭形擴張,即所謂“動脈瘤”。“動脈瘤”破裂,發生出血。
2 膽固醇是粥樣斑塊主兇
個案1的腦梗患者,50多歲,肥胖、血脂高,專家認為,就他的體質來說,中風是遲早的事。
為何呢?因為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而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兇。
如果血脂過高或動脈內膜受損傷時,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載著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便從內膜細胞之間的空隙侵入內膜下層。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磷脂等很快被代謝掉,而膽固醇因代謝率很低,在局部地區積存,形成粥樣斑塊。
而血脂中的甘油三酯,是幫兇。
原因是,膽固醇、甘油三酯都是脂肪類,像油一樣不溶于水。但是,脂質若與蛋白質相結合,就會形成溶于水的脂蛋白,而溶于血液中。如果甘油三酯超標了,血液中的脂質含量過高了,就會血液粘稠,流速減慢,這樣,血液中的脂質更易沉積在血管內壁上,形成斑塊。
3 高血壓、高血糖都是幫兇
個案1的腦梗患者,是位高血壓患者,雖然服降壓藥,但著急上火起來,高壓總會沖至200mmHg。
大量研究證實,血壓越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越嚴重,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的幾率越高。原因是,血壓升高時,血流有力地沖擊血管壁,使血管內膜破損,血中脂質顆粒更易沉積,形成斑塊。
個案1的血糖也長期偏高。
如果長期持續性高血糖,會慢慢地對血管進行浸泡、滲透,猶如“螻蟻潰長堤”,將血管內皮侵蝕得“千瘡百孔”,膽固醇等極易沉積。
糖尿病患者,加上多尿引起的人體內脫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微血管內血流不暢,膽固醇沉積。
高血壓或高血糖造成的動脈硬化,是大面積的,廣泛的。
4 煙、酒也是粥樣斑塊幫兇
個案1的腦梗患者 ,艱難經營,著急上火,經常一支接一支地很兇地抽煙。
煙中所含尼古丁、煙堿、丙烯醛、一氧化碳等物質,可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和動脈內皮細胞中肌球蛋白的異常收縮,引起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膽固醇等的沉積。
而且吸煙會造成短時間的血壓升高,并影響降壓藥的療效。
個案1因經營需要,還三天兩頭地喝酒應酬。
長期飲酒,會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使細胞內游離鈣濃度增高,引起外周小動脈收縮,而升高血壓。
5 血管隨年齡的增長而硬化
個案3:一位80多歲的老教授,思維敏捷,但最近卻總是忘記自己研究生的名字,還經常跑錯辦公室。做左頸動脈檢查,發現他的腦動脈已經粥樣硬化,其忘名等癥狀,是動脈硬化,導致腦缺血,思維發生障礙所致。他注重養生保健,為什么腦動脈也會粥樣硬化?
原因是:機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膽固醇,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只是次要補充。如一個70kg體重的成年人,體內大約有膽固醇140g,每日大約更新1g,其中4/5在體內代謝產生,只有1/5需從食物補充。
一般情況下,細胞膜與血漿中的血脂是處于動態平衡的,人體主要是通過自身調節,來維持這平衡。如果在某種特殊生理或病理狀況下,這種調解能力會下降,如那些因代謝紊亂而高血脂的患者。
這種自我調節能力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弱,如這位80多歲的老教授。
腦中風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就和“自我調節能力”降低有關。動脈硬化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它可能發生在少年,成長在中年,顯示在老年。
6 年輕人的血管也會粥樣硬化
個案4:有位36歲的女子,自訴頸部受限,不敢活動,稍微一動則頭暈、頭痛,經B超檢查,說明這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的。檢查發現,她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指標很高。她很瘦,喜素食,為何也會如此?
臨床上確有一些不胖、不吃肥肉、不抽煙的人,年紀輕輕卻動脈硬化,突發腦中風或心肌梗死,為什么?
原因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均有遺傳因素參與,不少患者有家族史。
如,有的高膽固醇患者,他們自身合成的膽固醇較常人要多。
有的和疾病有關。
如,一位患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有將甘油三酯轉化成能量的功能,如果甲狀腺功能低了,不能將甘油三酯轉化成能量,其甘油三酯就超標了。血脂,還受肝腎功能的影響,如果肝腎功能差,即使進食的脂類食物不多,甘油三酯指標也會高,而且會患脂肪肝。
7 精神壓力是粥樣硬化推手
個案5:有位畫家,文革時被批判,當清潔工。文革結束后,當他獲知自己被解放的那一刻,突然腦出血而昏倒。
當時他才30多歲,而且飲食很差,很瘦,還勞動,為何也會中風?
原因是,長期精神緊張和情緒抑郁,可引起血管內膜收縮等諸多生理變化,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現在中青年人中風的越來越多了,和其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等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熬夜,打亂了人體生物鐘,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致使血管收縮,血液黏稠度增加。
久坐,也是中風高危因素。
下肢血管很豐富,正常人皮膚上每平方毫米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若長期久坐不動,血管內的垃圾逐漸累積,損傷血管,所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一旦脫落,隨血液流動,很可能會導致心梗、腦梗,所以有“不定時炸彈”之稱。
8 查顱外頸動脈 可知中風風險
動脈粥樣斑塊的自發破裂,往往無法預料,那我們應如何預防中風?現在有個方法是,查顱外頸動脈。
腦梗死,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
腦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臨床大約4/5的腦梗死發生于頸內動脈系統。
研究表明:頸動脈狹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內發生中風的可能性為10.5%,5年內為30-37%;頸動脈狹窄程度在70-90%之間,且合并腦缺血的患者中,1年內將有26-28%發生腦梗死。
了解頸動脈狹窄程度,對預防中風的意義重大,上述高危人群,請及時到醫院做頸動脈檢查!
再則,研究顯示“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1mmol/l,中風的風險將下降21%。
所以,已經得過腦中風的患者,要想預防中風復發,請定期檢測血脂,一般3-6個月查一次,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在100mg/dl以下,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體重,心態平和,堅持適量運動,運動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功效!李蘭陵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