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藥品沒有兒童劑型 兒童吃藥不能靠“減半”
“與成人相比,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比例高出一倍,達12%—32%。7歲以下聾兒,超過30%是因藥物選擇不當或藥物過量造成的毒副作用所致。”5月31日,在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仁和藥業等聯合開展的“合理用藥公益宣傳項目——兒童合理用藥傳播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目前我國兒童合理用藥形勢不容樂觀,濫用抗菌藥物、成人藥減量用于兒童的情況普遍存在。很多家長缺乏基本用藥常識,隨意購買使用藥物,兒童過度使用退熱藥、過度輸液問題突出。
“我們要給家長打‘預防針’,樹立合理用藥意識,掌握安全用藥原則。”毛群安介紹說,“兒童合理用藥傳播活動”將在未來3年內,舉辦500場以上醫學活動,向公眾傳播兒童藥品使用知識。
“有次,我在公交車上聽到兩位媽媽交流孩子用藥信息,許多復雜拗口的藥品化學名在她們嘴里脫口而出,熟悉程度令我吃驚?墒牵齻儗λ幬镉梅ㄓ炙贫嵌。”毛群安指出,眼下,家長隨意在藥店購買非處方藥甚至處方藥,隨意使用退熱藥、抗感冒藥、“消炎藥”即抗菌藥問題嚴重。因不能正確把握這些藥物的適應癥、用法和用量,常造成不良事件發生。
“孩子感冒、發燒是其成長中,建立、完善、提高免疫力的必經過程。但是,多數家長過于焦慮,或者過度輸液,或者幾種退燒藥聯合使用。” 解放軍306醫院兒科主任鄭成中說,其實,90%左右的兒童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用抗菌藥物既不能緩解感冒的癥狀,也不能縮短感冒的病程,只會造成病毒的耐藥性等不良后果。而感染引起發熱是機體積極防御反應的表現,中低熱對機體利大于弊,不需要專門用退熱藥,只有38.5℃以上的高熱,或有特殊基礎疾病如心衰、熱驚厥等,才需退熱處理。
“近年來,一些人開始了解到不能濫用抗生素,但是大部分偏遠落后地區濫用抗菌藥物的現象仍較嚴重。”毛群安說,目前,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高達4倍。許多孩子一感冒發熱先輸液治療,將“能口服不打針”的用藥原則顛倒過來。兒童身體各器官組織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過度使用抗菌藥可能會導致他們的體溫中樞發育不健全,出現體溫不能反映身體健康與否的情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