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展主診醫師負責制 今后門診住院醫師不換
昨天,記者從北京市醫管局獲悉,2011年,市衛生局在宣武醫院等7所市屬三甲醫院開展主診醫師負責制試點。今年,試點將向全市推廣。
醫療團隊全程診療取代“分段式”治療
目前,醫院對病人的診療是“分段式”的,門診和住院并不是一樣的醫生負責。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此前也指出,此模式不利于醫院對于病人治療進行全程控制。
據市衛生局介紹,“主診醫師負責制”是北京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新嘗試,將科室醫生分為若干“醫療團隊”。其中,將有一位主診醫師帶領該“醫療團隊”,全面負責病人的診療過程,包括門診、住院和手術。病人復診時一般仍由前次就診或住院時的主診醫師團隊診治,確保診療的連貫性。
先期試點醫院需在三成以上科室推行
根據北京市醫管局的時間安排,到2013年底,將在所有市屬醫院開展主診醫師試點工作,每家醫院至少在3個科室試點開展主診醫師試點工作。
同時,已先期啟動試點的7家醫院將拿出全院超過30%的科室,推行主診醫師負責制。
據介紹,診療組數量可根據病區或科室床位數量,由各醫院自行設置。醫管局建議,綜合醫院每個診療組管理10名左右患者。
今年年底,各試點醫院還將對試點工作進行階段總結,查找問題,提出完善措施。市醫管局對試點醫院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并適時納入醫院績效考核體系。
市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診醫師負責制的推出,有利于專家資源的合理使用,引導患者層級就診。
該負責人表示,病人到醫院看病,要先由醫師接診。對于一些病人“不信任門診的小大夫”,主診醫師負責制的優勢是納入了“團隊”概念。如果患者病情有需要的話,可直接轉到團隊中的專家處。
■ 鏈接
主診醫師負責制
即按照疾病或醫療技術,將科室醫生分為若干“醫療團隊”,一般由1名主診醫師、2至3名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組成,負責所管理患者門診、住院期間的診療工作。其中,主診醫師應具備副主任醫師及以上任職資格,負責本診療組的全面事務。醫院還可酌情設置副主診醫師,同樣應具備副主任醫師職稱。而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協助主診和副主診醫師開展工作。
按照規定,主診醫師應通過競聘方式產生,并實行任期制,醫院應制定主診醫師考核辦法。
■ 探訪
朝陽醫院骨科分組接診
住在朝陽醫院骨科的患者張女士發現,以前她住院時,根本不知道該向誰詢問病情。這次,查房的都是固定的幾名大夫。
作為最早試點主診醫師負責制的三甲醫院,朝陽醫院已選了腎內科、骨科、血管外科這三個科室作為試點,年內還將擴容到5-7個科室,包括泌尿科、普外科等。據朝陽醫院醫務處處長李曉北介紹,病人從門診到住院,由整個主診團隊負責,平均每個主診團隊負責12-15張病床。
在醫院骨科,共設有7個主診小組,按照專業特色分為脊柱、關節、創傷、骨腫瘤等。骨科主任醫師周君玲表示,以前科里十幾位大夫要管30多位病人,工作強度大,醫生也經常“抓瞎”。現在病人從門診看病開始,就被分到相應的小組,一直到住院、復查,真正使病人按病就醫。
周君玲介紹,醫師主要由住院醫生組成,會對病人進行初步診斷,接下來再由副主診醫師制定手術方案,最后主診醫師解決疑難棘手問題,拍板最后的手術方案。
記者了解到,北京婦產醫院也即將試點該模式,屆時,孕婦第一次產檢到生產、產后恢復,都將有醫療團隊“全程追蹤”。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