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大汗后喝冰啤 第二天肩背疼痛犯濕癥
家住渝北區冉家壩的27歲白領張小姐,為保持苗條身材,每天必到健身房運動鍛煉。“以前練完渾身大汗洗澡回家很舒服,但最近覺得頭昏腦重,身體很疲倦。”張小姐說,自己沒在意,以為是天氣太熱的正常反應。上周末,她和同事在健身房運動完后,到火鍋店大吃了一餐,為了降溫,還喝了一瓶超冰的啤酒。
第二天,張小姐手腳浮腫、肩背疼痛,而且特別怕涼,平時覺得舒服涼快的辦公室,走進去像冰庫一樣。她趕緊到重慶市中醫院看病。
市中醫院針灸科喬秀蘭醫師說,從中醫上看,張小姐的不適癥是由于陽氣積蓄在體內無法宣發,進而形成寒濕所致。“我們使用三伏貼,經過治療,張小姐有效祛除濕氣。”喬秀蘭說。
“濕是水汽,是陰邪。陰邪容易傷害人體陽氣,就易出現人昏蒙、困重、惡寒發熱、肢體浮腫疼痛癥狀。”重慶市中醫院治胃病中心主任郭紅稱,夏季是濕癥的多發季節。因此,記者請中醫專家為大家支招怎么預防濕氣,以及為何自測濕氣。
專家支招
淋雨出汗后 馬上換衣服
郭紅建議,本身脾虛的人在潮濕下雨天更要減少外出,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身體;在淋雨后、大汗淋漓后都要及時換上干爽的衣服。
建議衣著棉麻、絲綢等透氣易干的衣物,愛出汗的人可隨身攜帶一張干燥毛巾,用來擦汗隔汗。
用芡實煲粥 除濕效果好
在濕氣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網上傳的紅豆薏仁粥有一定的除濕效果,不過效果比較輕微。”郭紅介紹,平時還可以用芡實煲粥。芡實為中藥材,睡蓮的干燥成熟種仁,有健脾化濕功效。每次20粒,浸泡8小時后煲粥。
通風勤曬被 掛艾草祛濕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喬秀蘭建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她介紹,家里可以常備精油,掛艾草、香薰祛除室內濕氣。
運動多出汗 按摩足三里
夏季不要老呆在空調屋,在暑熱消退時多運動出出汗,幫助體內排出濕氣。
另外,還有一種按摩穴位的方法。“以前官員入蜀地(四川),用灸足三里的方法預防濕濁瘴氣的侵襲。”喬秀蘭介紹,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的地方,用艾條灸或揉按,每次大約10分鐘。
自測濕氣
清早洗漱時 看面色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專家解析: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頭。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舌苔白厚;面色晦暗,發黃。
虛胖增重快 走路也喘氣
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專家解析:濕氣重的人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虛胖。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走路喘氣。
到吃飯時間 有沒有食欲
到吃飯時間,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惡心感,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專家解析: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
頭腦不清爽 氣促脈搏快
胸悶,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像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困倦,記憶力減退。
專家解析:脾與肺的功能相互關聯。脾氣虛到一定程度,容易出現短氣、少氣懶言,動則氣促、脈搏加快等肺氣虛的表現。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