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成家長誤認為“尿床不是病”
廣州首個兒童遺尿癥調查結果昨天公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近日在廣州八所小學進行的調查顯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可能會疏于對孩子的照顧,導致孩子更容易患上遺尿癥。
被調查的學生為9197人,年紀在6~14歲之間,遺尿癥平均發病率約為7.75%。其中,郊區小學學生發病率高于城區小學學生,前者最高可達15%。
據主持該研究的中山一院兒科蔣小云教授介紹,遺尿癥在社會經濟能力較低、擁擠的大家庭和多個孩子共同生活的環境中較為常見。醫生猜測,低學歷家庭的孩子易患遺尿癥的原因,可能和家長對孩子缺乏恰當照顧有關。
根據最新調整的診斷標準,通常5歲以上的孩子每周夜間尿床兩次以上,且持續六個月以上,可被診斷為兒童遺尿癥。調查發現,37.6%的遺尿癥患兒同時存在睡眠障礙。
據蔣小云介紹,到兒童遺尿門診就診的患兒心理上普遍受到打擊,因經常尿床而自卑、沮喪。約有2%~5%的患兒到成年后仍會尿床。
“孩子超過五歲仍頻繁尿床,有可能是原發性或繼發性夜間遺尿癥。”蔣小云表示,前者與兒童的發育、心理因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夜間尿量、睡眠覺醒、膀胱容量小、遺傳等因素有關。后者則與泌尿系統感染、兒童腎病、神經系統疾病、兒童糖尿病、心理壓力等有關。
注 意
國外研究顯示,父母曾患遺尿癥,則子女同患病的幾率高達73%。廣州首個兒童遺尿癥調查結果還顯示,超過50%的小學生家長對孩子尿床不重視,認為“尿床不是病”“長大后自然好轉”,結果耽誤了孩子的診治。
義 診
為解答家長對尿床和遺尿癥的疑問,中山一院將于7月25日(周五)上午在門診一樓大廳舉行專題義診。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