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40麻風病患后代入學被拒:健康也不行
盡管體檢報告證明身體健康,但在8月28日開學報名時,云南省彝良縣的40多名適齡兒童,仍被其所在地小學拒收,原因是他們的父輩或者爺爺輩曾患過麻風病,該校一些家長反對他們入學。
8月29日,部分家長和兒童,打著“我要讀書”的旗子前往彝良縣政府上訪,要求政府保障孩子正常的教育權。9月3日,彝良縣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縣政府已經初步決定專門為這些孩子建立一所學校,當地官方還稱,因其他家長反對意見太大,“一時很難改變家長的意識,只能慢慢來。”
不過在這些孩子家長和志愿者看來,建立專門學校,不但浪費資源,而且對這些孩子來說,仍是一種變相的歧視,最終他們還是無法融入正常社會。
爺爺患麻風病,兩孫輩無法入學成文盲
8月28日,是云南省彝良縣小草壩鄉大橋完小開學報名的日子。
當天,大橋村觀音組村民胡清松帶著他的兩個子女前去報名,但再一次被學校拒收。胡清松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的父親曾是麻風病人,而當地村民恐懼這種疾病,認為麻風病人的小孩都具有傳染性,因此便施加壓力給學校,拒絕他們入學,否則“寧愿讓自己的小孩轉學”。
據一位常年關注麻風康復村工作的志愿者透露,與胡清松的小孩子遭受同樣命運的,還有40多人,他們的祖上都曾有人患過麻風病,長期以來,這些麻風病人的后代遭受周邊村民的排斥歧視,無法融入正常社會。
彝良縣疾控中心一名聶姓醫生也向記者證實,當地有40多名孩子被學校拒之門外。
大橋完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盡管學校做過很多家長的思想工作,一再申明這些孩子不具有傳染性,都身體健康,但仍沒有說服他們,為了不影響學校的招生和正常運作,校方只能拒絕這40多名孩子入學。
胡清松稱,他自己沒有患麻風病,身體健康,但因為父親曾經得過該病,自己也跟著“遭了秧”,從小被周邊人歧視,無法正常入學,至今文盲。而現在,他的4個子女中,兩個孩子已經被耽誤,從小沒有讀書,剩下的兩個已到了學齡,他表示無論如何也要為這兩個孩子爭取正常的教育權利。
“我們都是正常人,為什么不能進當地的小學讀書呢?”他說。
政府協調多次無果,擬建專門小學
胡清松表示,之前大橋完小曾要求他們出具孩子的體檢報告,只要證明身體健康即可入學,此后,彝良縣疾控中心出具了體檢報告,證明這40多個孩子全都身體健康,并無任何傳染病。上述疾控中心聶姓醫生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很早就為這些孩子做過體檢,結果顯示身體狀況正常,并無麻風病。
云南省疾控中心麻防科科長熊立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亦表示,這些孩子全部身體健康,沒有異常,“而且現在麻風病也不是什么疑難雜癥,即使有,完全能夠治愈。”熊立稱,之所以現在這些孩子無法正常入學,與當地村民存在的偏見有關。
8月29日,在入學報到被拒的第二天,胡清松和多名家長,帶著27個孩子,打著“我要讀書”的旗子,前往彝良縣政府反映問題。
9月3日,彝良縣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縣政府對此事非常重視,目前已經初步決定專門為這些孩子建立一所專門學校,并聘請專門教師。
而對于大橋完小拒絕孩子入學一事,該工作人員表示,其他家長的反對意見太大,他們協調了多次未果,“一時很難改變家長的意識,只能慢慢來。”該工作人員拒絕向澎湃新聞透露姓名。
不過對于縣政府的決定,當地志愿者表示,為麻風病人后代子女建立專門的學校,雖然可能解決了讀書問題,但仍是一種變相的歧視,這使得孩子仍無法融入正常社會。
截至記者發稿時,彝良縣教育局局長李忠的電話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狀態。
鏈接:麻風病相關知識介紹
一、什么是麻風病?
麻風病也叫漢森氏病,是一種由麻風分枝桿菌(由漢森教授于1873 年發現)引起的疾病。它會傷害人體皮膚和周圍神經,包括手、足、眼睛等。麻風病最初的癥狀通常是皮膚局部出現黃斑,并且伴有麻木。
二、麻風病傳染性有多大?
麻風病是一種傳染性極低的傳染病,通常被稱作最不易感染的傳染病,需要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要素才有可能被傳染,而99%的人對麻風桿菌具有自然免疫力,不管如何接觸傳染源都不會被傳染,傳染性極小。
三、麻風康復者指什么?
麻風康復者是曾患有麻風病且已治愈的人,不再是病人,與麻風康復者接觸不需要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四、康復者會傳染嗎?
不會,因為他們的疾病已經被徹底治愈,已經完全沒有了傳染性。雖然有不少康復者仍存在一定的殘疾和一些難于愈合的傷口,但那是由于神經損傷的后遺癥所造成,就像小兒麻痹癥所造成的后遺癥一樣。
五、麻風病是遺傳病嗎?
不是,但麻風病人的家屬有較高的易感性,發病率較高,這可能與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營養狀況有關,也可能受遺傳基因的影響,免疫力相對較低有關。
六、麻風病能治愈嗎?
能。多種藥物聯合化療(MDT)能夠在6-12個月內完全治愈麻風病。通過MDT治療,即使最嚴重的病例也會在幾天到幾個星期內完全失去傳染性。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避免任何殘疾的發生。
七、 現在還有麻風病嗎?
2009年,全國新發現病人1597例,云南約400例,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和西藏等省份。目前全國有成千上萬的治愈康復者生活在偏遠的農村,過著與世隔絕、貧困和孤獨的生活。從八十年代起,我國的新發現病人不再需要收治入院,而可以像我們感冒一樣在家治療。
八、麻風康復者面臨怎樣的問題?
麻風康復者大多手足留下嚴重殘疾,生活非常貧困艱苦,不少村子房屋年久失修,缺醫少藥,而特別嚴重的是社會隔離、偏見和歧視,致使成千上萬的麻風康復者被迫與家人分離,在康復村過著孤獨的生活。他們的子女也因貧困和歧視而面臨失學等問題。
九、既然麻風病是可治愈的,為什么社會上還對麻風病人和康復者存在著如此大的歧視和偏見呢?
過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引起各種殘疾,這是人們對麻風病產生恐懼歧視的重要原因。對麻風病缺乏了解,或只停留在一些舊的錯誤的觀念上,也是造成恐懼歧視的原因。
關愛、理解、接受麻風病人和康復者、消滅麻風歧視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社會群體的共同參與。
(鏈接內容由麻風康復者專職服務民間公益組織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提供)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