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的思考
6月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并發表了關于“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
---------------
如何看待“不確定信息”
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要解決一個方法論問題,就是在“不確定信息”階段,擇地擇時擇機發布必要的“或然性信息”,并根據這種或然性信息,相機抉擇,及時采取一些“不會后悔”的成本較低的“無悔行動”。
正如經濟學家樊綱所說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提出的尖銳問題,是“不確定性”,這也是近幾十年來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前沿領域問題。而“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所面臨的挑戰,正是如何及時科學應對這個“不確定性”問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對的第一個不確定性,就是在發現初期的一個時間階段里,對其一無所知,不知道它是什么病毒。這里面包括了一系列的問題:它是如何產生的?源頭在哪里?它是如何導致人生病的,醫學病理是什么?它會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怎么傳染?傳染途徑是哪些?潛伏期多長?哪些人容易被傳染?致病率多大?有沒有藥可治?死亡率多高?這些問題,幾個月后,我們可以說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可是在最初的那些日子里,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病例一旦出現,就會有一些信息了,這時發現這些病例的醫療機構和地方政府,要及時把這些信息上報、傳遞給法定權威機構的專家進行科學分析。但是,一例公共衛生疾病的確定、定義、判定,是需要一定的科學研究過程的,是要由這些領域中的專家進行研究分析,經過科學的審核,由法定權威機構最終認定,并根據法定程序公布于眾,而不是由幾個人基于幾個病例就能確定的。也就是說,要通過“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才能“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
如何及時上報信息是一個問題,上報了信息后處理這些信息,實時分析、集中研判,需要數量充分的病例樣本和病理數據,需要一個觀測病毒演變的過程,這就需要時間,直到基本的問題搞清楚之前,可以說我們都是處在一個“信息不確定時期”。這個時期可以是幾周,也可以是幾個月。
如何應對“不確定信息”
人的認識進步、科學的探索,總有一個過程,總是從不確定走向確定。問題是,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里,人們可以做什么?可以采取什么行動?是不是要采取行動?我們不能在事后有了確定性信息的時候,去指責當時在不確定時期人們既無法發布確定的信息,也無法根據不確定信息去作出后來才作出的決策。那時因為信息不充分,不可能作出信息充分之后才能作出的決策。我們也不能盲目決策,魯莽行動,還要防止根據虛假的信息作出錯誤的決策。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來對待這個不確定時期。辦法只有一個:實事求是,承認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時期,發布“或然性信息”,并根據這種或然性信息,相機抉擇,及時采取一些“不會后悔”的成本較低的防疫措施,也就是那些成本相對較低,擾動相對較小,負面效果輕微的措施;采取一些“無悔行動”,即使早期判斷有誤,糾正起來也較容易,不會因為采取了這些行動而后悔。
比如,首先可以加強醫護人員的防護,這個成本不高,并且對醫護人員健康有好處,不會后悔。接下去可以做的是呼吁大家戴口罩,這是有一些成本的,口罩本身的物質成本加上人們戴上口罩所感受到的不舒服,但是這點成本相對還是較小的。再比如,加大市區街道清潔劑的噴灑,強化商場、娛樂場所等公共區域的保潔,限制和減少大型集會、聚集活動,等等,都屬于成本不高的防疫措施。再進一步,隨著情況進一步明朗(也就是確定性提高了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還可以采取“局部封城”的措施,就是對一些居民小區、商業街區等實行更嚴厲的管控。這當然成本就較大了,但是從全國的角度來看,這種局部的防范措施,成本仍然是較低的,而收益則是及時地把疫情控制在一個較小的局部范圍內,避免大規模的公共衛生危機。如果事后證明這樣做是小題大做了,糾正起來也不難,不會導致大的社會震動。
重大防疫措施的決策,一定要建立在較為確定的知識與信息的基礎上。這種確定性信息一定要由法定的權威機構通過一系列的信息搜集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提供,由中央政府在此基礎上進行決策。我們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此已有明確規定,不可動搖。從有病例出現開始,直到法定權威機構宣布較確定信息的時期,都屬于“信息不確定時期”。在這個時期中,醫療機構和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及時向權威部門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這點我們的現行法規也有明確規定,需要的是切實貫徹執行。
中國為何能夠率先走出來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盡管來勢洶洶,開始仍然有一個“信息不確定時期”。現在看來,一些國家疫情蔓延乃至一度失控,教訓正在于疏忽了這個時期。
而中國率先一步采取“無悔行動”。一方面,堅持實事求是,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向公眾提供持續、清晰、重要的信息,讓人民群眾及時全面了解政府應對疫情的方針政策和戰略舉措,把“公眾充分知情”作為構建政府與公眾之間良性溝通互動和形成強大社會共識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公眾基于社會責任感和對政府的信任感,積極投入到對疫情的全民抗擊之中,形成14億人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筑起嚴密防線。
靈活的人性化社會管控以及以傳統隔離方式為主的非醫療干預成為遏制疫情蔓延的關鍵因素;以流行病學調查為核心的排查、檢測和監測,成為切斷病毒傳播鏈條和對患者實施及時救治的關鍵環節;以分級設置醫院和按病情分類分流救治輕、中、重癥患者,堅持中西醫結合,大幅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提升了治愈率。
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資源,打響后勤保障戰,舉全國之力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了疫情防控階段性重要成效,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因而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葉小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標簽:地獄之虐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