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若干思考
在這次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廣大志愿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辭辛勞、奮勇參戰、真情奉獻,譜寫了壯麗的新時代志愿者之歌,贏得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贊譽。
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在參與人數、持續時間、服務時長等方面都創造了歷史性的新紀錄,“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31日,全國參與疫情防控的注冊志愿者達到881萬人,志愿服務項目超過46萬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9億小時。”對于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工作者和志愿服務組織來說,這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檢閱,集中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志愿者事業取得的重大進步,對全球志愿服務的發展也有重大意義。
我們打了一場幾乎沒有先例可循的志愿服務遭遇戰和持久戰,它以嚴苛的標準檢驗了我們的專業積累,以巨大的挑戰激發了我們的戰斗能力,以持久的考驗磨練了我們的組織和隊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經此一役,廣大志愿者獲得了新的成長,中國特色志愿者事業也必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國普遍面臨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的巨大挑戰。我們必須未雨綢繆,主動作為,努力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進一步發揮志愿服務的積極作用。
要切實建立統一高效的宏觀動員體系。總體來說,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是具有較大人身風險、較高專業要求的應急志愿服務,必須完全服從防疫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基于此,必須以組織化動員方式為主,主要依靠各級文明辦、民政和共青團組織,構建各負其責、協調配合,上下協同、運行高效的動員體系。同時,要充分發揮各級志愿服務聯合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樞紐型功能,實現對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團隊的社會化動員。
要以社區為主場景,建設疫情防控應急志愿服務的微觀生態。從武漢的經驗來看,社區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主戰場、最前線。社區存在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志愿服務需求,也蘊藏著最廣大的志愿者資源。但長期以來,社區是志愿服務最大的短板,多數社區缺乏志愿服務組織、隊伍、項目和陣地。社區黨組織要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充分利用黨員團員回社區報到等工作機制,著力發現和培養一批骨干志愿者;充分激發社區物業和業主委員會的主人翁意識,培育和孵化業主志愿者組織,以常態化的志愿服務活動和項目,引領志愿者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和社區韌性建設,逐漸形成富有活力的社區志愿服務微觀生態。
要圍繞疫情防控實際需求,做好應急志愿服務項目建設和隊伍儲備。志愿服務要堅持需求導向、項目驅動。從數據統計看,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主要包括社區聯防聯控、交通要道體溫檢測及登記、防疫宣傳和科普、支援一線醫護人員及家屬、滯留人員及居家隔離人員關懷、在線心理疏導和醫療咨詢、協助防疫物資生產、支持復工復產復學等類型,要針對這些需求和類別,鼓勵各類專業志愿服務組織進行項目化設計,或者承接具體服務項目,以此提升服務質量。要圍繞實際需求和具體項目,有規劃、分專業、常態化作好志愿者骨干隊伍的建設和儲備,努力打造適應多種領域和需求的應急志愿者隊伍。
要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依法維護志愿者合法權益。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1月底發布的工作指引曾明確要求,要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堅決做到防護措施不到位的絕不上崗、防護培訓不合格的絕不上崗;科學設置志愿者崗位,嚴格控制志愿者數量,合理設置志愿服務時長。在疫情最嚴重、防護物資最匱乏的時候,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依靠共青團的組織體系和“特殊團費”,為基層一線志愿者籌措資金、采購防護物資。志愿者保險也是經過艱難的協調,到2月初才得到解決。維護志愿者基本權益是志愿服務組織者的法定義務,有關職能部門應該帶頭依法履責,著眼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長期需求,盡快建立能夠滿足志愿服務應急響應的保障機制和保障標準。
要從滿足疫情防控實戰需求出發,努力提升志愿服務信息化水平。我們是在5G時代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充分運用網絡新媒體開展志愿者的動員招募培訓管理、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志愿服務、協助做好輿論引導和氛圍營造工作,似乎都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幾個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志愿服務信息管理系統都乏善可陳,其保有的龐大的注冊志愿者數量和實際參與抗疫的志愿者數量之間相差甚遠,強大的系統并沒有發揮大數據對志愿服務的支撐功能,僅僅實現了數據統計的功能。這從實戰的角度證明,既有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與豐富的志愿服務實踐、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不匹配,應該站在充分尊重志愿者主體地位、服務基層、服務一線、服務實戰的角度,重新論證,重新建構。
這是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戰爭。當此大疫,我輩不為,更待何人;此時不為,更待何時。從汶川到玉樹、到雅安,志愿者無役不與,旗幟高揚。愿心手相牽、合力致遠,一起走過最難忘的日子。
(作者系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 標簽:玄葫堂校園小說網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