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職護工不可或缺
12月2日《北京青年報》刊發評論《用“一患一陪護”疏通醫養民生堵點》,結合病者及家屬聘請全天候護工的情況,認為“護工一手連著醫,一手連著養,護工隊伍既應該也能夠成為醫養結合的重要載體……壯大了護工隊伍,不僅‘一患一陪護’有了依托,醫養結合也具備了更堅實的基礎!
筆者很贊成文中對護工重要作用的強調。過去一二十年間,醫院的護工隊伍有了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醫院的護工人數有所減少,一些病患聘請護工也遇到困難。此外,護工的相對短缺或也與社會對這個行業的認識有關。有人提出,過去護工的工作都是由護士承擔的,現在為何不能?
對此問題需要客觀辯證地認識。我國的經濟社會事業確有了長足發展,但人均醫療資源比之發達國家仍有差距。許多年以前,盡管醫院沒有護工,但很多重癥或不能自理的病人是由家屬輪流請假陪護,甚至還有單位同事到醫院輪流值班陪護。
筆者不久前曾因病住進了重癥監護室。雖然沒有護工,護士們也盡職盡責,但一個護士負責對幾個重病人監控、治療、護理以及吃喝拉撒,實在是太辛苦。護士們分身乏術的情況下,很難保證每個病人在有需求時能即刻出現。這樣的“一對幾”,與“一患一陪護”的貼身照顧,無疑是有差距的。
無論是“一患一陪護”還是“幾患一陪護”,配備專業專職的護工,都有利于病患得到更好的照顧,減輕家屬的陪護壓力,也減輕護士的工作緊張程度。在新冠疫情風險依然嚴峻的形勢下,充分發揮專業護工的作用,也有利于減少院外人員流動帶來的感染風險。
考慮到配備專職護工會增加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所以應優先考慮確實需要陪護、且家屬又難以做到專人連續陪護的病人。另外,陪護價格要在多數患者及家屬能夠承受,且可以調動護工積極性之間,找一個相對合適的平衡點。
還要加強護工的培訓與管理,提高其護理能力和專業水平;確定合理考核和獎賞機制,獎優罰劣;合理確定“一患一陪護”“幾患一陪護”的價格,并合理分配及輪崗,使護工既多勞多得,又不至“挑肥揀瘦”。
- 標簽:武漢張飛躍54分鐘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