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消毒俠”
疫情防控期間,閻樂和志愿者們走出家門,背著30斤重的消毒箱,穿梭在大興每個社區、村落、菜市場里,進行防疫消殺,被大興居民稱為“白衣消毒俠”。
俠,舊指有武藝、見義勇為、肯舍己助人的人。而閻樂說,自己這是志愿服務,人人都可以是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
閻樂做志愿者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當時,從電視上看到不少關于地震的新聞,可實際跟著紅十字會去災區運送物資,感觸遠比在家看電視來得更深刻:滿目瘡痍,房屋倒塌過后的殘磚爛瓦、被地震毀壞的道路、從山上滾下的落石隨處可見。還有一心顧著救人的解放軍戰士、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從災區回來后沒多久,成立公益組織的想法在閻樂腦中愈來愈強烈。
閻樂曾是一名專業的水上項目運動員,在湖北省隊服役。2010年退役后,他籌劃已久的北京市大興區水上運動協會正式成立。團隊里都是一些水上運動愛好者,平時主要面向市民開展皮劃艇、潛水等水上項目的救生救援等培訓。
團隊真正接受“實戰”檢驗,是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當天,70名志愿者、40多臺車全部出動,分組趕往大興區各個低洼路段、積水路段、橋洞。看到有人被困就及時解救,值守在易積水橋洞下提醒市民勿入,井蓋被大雨沖走就留人看井口……閻樂和志愿者們在雨中堅持到第二天上午。事后看到新聞,大興區沒有發生一起傷亡事故,閻樂更加意識到,災難面前的守望相助有多重要。
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希望把志愿服務的職能進行擴展,“應急救援是方方面面的,我們志愿者也要與時俱進,多掌握幾項技能。”
如今,閻樂全身心投入慈善救援事業,已是3家公益組織的發起人。成立于2018年2月的大興區巨匠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中心,除了協助政府及社會團體開展水上應急救援、自然災害及雨季防洪應急保障及演練,還為社會組織和個人等提供生存、防災減災、救援等專業培訓。
2020年春節,抗疫的號角吹響,閻樂和志愿者們又走出家門,進行防疫消殺,每次消殺基本都在七八個小時,由于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他們只能趁換消毒劑的時候瘋狂補水。
最讓閻樂感動的是隊里的志愿者們。“大部分的團隊成員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是犧牲了業余時間,沖鋒陷陣,默默奉獻。”閻樂說,他們的任務主要在群里發布,誰有時間了,就接龍報名,“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會去,有十幾個人堅持長期出隊。有一位叫吳鶴的隊員,那段時間兩歲的女兒生病,還是沒有放棄志愿服務,半夜等女兒睡著了就加入消殺團隊。”
“人人都是志愿者,聽著似乎是句大白話,但對于我們親身實踐的人來說,是一句頗有深意的話。”閻樂也期待著,隨著《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市民意識到志愿服務的意義,“人人都可以是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記者 任珊)
- 標簽: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