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啃”零食
您還記得幾年前,如果想吃堅果,該去哪里買嗎?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選擇恐怕只有兩個,要么在街頭購買散裝堅果,要么到超市選購——直到電商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
“三只松鼠”就是在這一輪消費升級過程中發展壯大的。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互聯網堅果品牌,“三只松鼠”創立7年來,借助電商平臺累計銷售超過200億元。龐大的銷售數字背后折射出零食行業收益水平和質量水平的顯著提升。
早在2012年,“三只松鼠”創始人、董事長章燎原就看到了數字化帶來的巨大機遇,決定創立一個線上銷售的零食品牌。與傳統零食廠商不同,“三只松鼠”并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以食品的研發、分裝及銷售為主,它的主要“工作”是用數據供應鏈連接消費者和供應商,從而參與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中。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目前“三只松鼠”的業務范圍已經從堅果拓展到干果、休閑零食等更多品類。
“‘三只松鼠’自建了中央品控云平臺和中創食品檢測有限公司,通過檢驗檢測倒逼上游生產商提升產品品質,以用戶評價為指針調整產品結構,從而在提高行業整體運行效率的基礎上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三只松鼠”行政總經理潘道偉說。
在“三只松鼠”中央品控云平臺前,記者看到,8塊巨大的屏幕上實時數據正在不斷滾動,產品好評率、合作伙伴質量指數、物流配送質量指數、差評解決率等數以億計的信息在這里匯總、分析,形成可執行的指令,并分發到供應商、物流、分裝車間等各個環節……與其說這里是一家零食企業,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家數據管理公司。
此外,“三只松鼠”還進一步深耕供應鏈,與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ITS、全球最大的香精香料企業奇華頓、特種植物油脂生產商AAK等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完善了食品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憑借這一系列舉措,“三只松鼠”打通了產品的整條供應鏈,全面參與研發和生產,形成了獨特的“造貨”模式。
“舉例來說,‘三只松鼠’如果要推出一款面包產品,可以與供應商一起成立一個項目,為面包的研發、工藝、配方、品控等環節制定標準,然后由供應鏈去執行。依托這個研發平臺,‘三只松鼠’面包里會有益海嘉里的面粉,AAK的油脂,還有奇華頓的香精香料。”潘道偉說。
今年,三只松鼠數字化戰略再升級,通過對數據的挖掘整合,打造柔性供應鏈,向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企業邁進,力圖以更高的效率、更優的品質和個性化的產品“重新定義”零食。“以數字化為驅動,實現供應鏈前置和組織的高效率,這是‘三只松鼠’的發展戰略。”章燎原說,“三只松鼠”將在數字化道路上繼續前行。
今年,“三只松鼠”投資數千萬元打造了“松鼠云造”系統。該系統將在兩方面實現提升,一是通過該系統盡量縮短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的距離,把時間壓縮到20天。換句話說,消費者買到的產品是在20天以內生產的,未來他們還打算進一步縮小時間區間,為消費者提供更新鮮的產品;二是打通各部門與供應商之間的業務數據,通過大數據對原材料、生產、包裝、倉儲、物流、銷售等整條供應鏈進行統籌和監督,以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實現快速響應的柔性供應鏈,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三只松鼠’還有個更大的夢想——以柔性供應鏈推動新制造,引領新消費。”章燎原說:“我們不是零食企業,而是一家基于數據驅動的供應鏈平臺企業。因此,‘三只松鼠’的未來才剛剛開始。”(經濟日報記者 周明陽)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