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漂流記”
不管是微商還是如今興起的社交電商,注重產品質量和對客戶的售后服務,才是成功的營銷手段,畢竟消費人群才是根本,失去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哪怕再大的平臺,在高粉絲也不會走的長久。

有些事情向上,有些事情向下。有些事情飽和,有些事情正在發生。
當經濟增長面臨更多的復雜性,行業紅利和人口紅利已經告別野蠻生長是,我們也許比中國互聯網的任何時刻,都需要了解我們的用戶,特別是那些遠方的用戶。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他們,因為我們從未真正認識,那個完整意義上的他們。
前段時間,一張關于杭州社交電商平臺的生存現狀圖片在圈流傳,生出了不少流言蜚語。其中內容雖然不盡為實或者有些許夸大,但社交電商的生存現狀確實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微商,一直是朋友圈最神秘的“組織”,他們過著“富裕”的生活,他們每天“日進斗金”,有著喜人的交易量和強大的貨源公司,每天樂不思蜀的刷著朋友圈,從某些程度上更像是“傳銷”方式一樣。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微商與社交電商的本質區別,信任度。
現狀:收縮過冬
今年“雙11”期間,斑馬會員被傳跑路,總部出現警察站崗。后斑馬會員回應媒體稱,警察站崗并非如外界傳聞的跑路,而是“保護我們,防止有干擾公司正常運行的事情出現。”
10月29日,迷你生鮮發布公眾號文章稱,因經營不善、長期虧損導致暫停運營,平臺內仍有待退款訂單及會員費折現約800萬元,宣布將自2019年11月15日起,共計分為24期進行還款,直至還清每一個人的每一分錢。
據媒體報道,迷你生鮮的掌盤人為90后李晨昕,高一便已輟學,目前已不知所蹤。
12月9日,淘集集一紙聲明宣告,公司并購重組失敗,將尋求破產重整或破產清算。
淘集集驟然爆雷揭開了社交電商遮羞布,暴露行業盲目追求用戶流量的同時,存在盈利困難、獲客成本高、用戶留存率低等問題。
不談模式談人群
2015年4月,央視新聞曝光微商面膜天價熒光劑和激素,有的超標6000倍成為毒面膜。此事令“微商”形象徹底黑化,整個行業面臨滅頂之災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