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50人論壇談就業:尚無周期性失業、鼓勵動態勞動力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都陽16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上表示,當前可以鼓勵勞動力流動緩解就業矛盾。動態的勞動力市場使企業獲得更多機會尋找合適的勞動者,勞動者有更多機會選擇合適的就業崗位。
他表示,目前失業現象主要是自然失業(摩擦性和結構性),政策重點應放在培訓等公共就業服務上。通過可以提高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如把降稅降費作為,但同時不應使經濟的實際增長超越潛在增長率。
2007年以后,全球經濟下行的同時幾乎都出現了高失業率的情況,但中國的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一直保持保持穩定。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看來,這說明中國經濟發生了結構性、趨勢性變化:“我們和周期沒有很強的關系”。“同時我們的經濟增長也不是周期性的,失業也不是周期性的,或者說我們更接近于自然的失業”。
在他看來,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導致了一定的勞動力短缺,而勞動力短缺就決定了人力資本改善速度的下降,投資回報率的下降,以及資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減慢,因此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而這個趨勢還在繼續”
蔡昉判斷,我國自然失業率在5%左右。“在這個自然失業率基礎上,我們沒有周期性失業,就無需加過大的強刺激”。
在談到穩就業與穩投資的關系時,中國經濟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宋曉梧表示,并非集中力量搞就業,投資就不重要了。他認為,投資應緊緊圍繞增加就業和減少失業進行。
在談到就業的總量和結構的問題時,部分觀點認為,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產生大量的失業問題,宋曉梧表示,穩就業和創新不要受上述言論的影響,仍然要把創新放在經濟轉型的重要的方面。
在談到穩就業和工資社保的關系時,宋曉梧認為,在就業、工資、社保三者當中,就業是第一位的;應該可以適當地調整最低工資、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養老費。
宋曉梧,一定要盡快實行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要統一繳費率,統一繳費基數。在穩就業當中,要處理好城鎮就業和農民工就業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