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強縣:讓文明之花在少年心田綻放
今年以來,衡水市棗強縣把提升青少年學生的文明水平作為創建文明縣城的重要抓手,通過主題教育、習慣養成等方式,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文明創建水平,讓文明之“花”在學生心田“綻放”,收到了良好效果。
開展國學教育,夯實文明根基。該縣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國學的魅力,引領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夯實文明根基。該縣李玉霞圖書館組織了公益國學講堂,選聘一批愛好國學、熱衷公益、普通話標準的退休干部教師作為講師,免費招收中小學生學員,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小讀者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孟子》等國學經典,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啟迪,得到了全縣廣大群眾的認可和稱贊。該縣還成立了明心學堂,義務教授國學課程,精心組織了以“孝行天下、愛撒人間”為主題的一系列國學教育活動,活動中國學堂的老師選取了古今中外家喻戶曉的“孝悌”典故,深入淺出地為大家闡述了國學孝道文化的真諦。他們在董仲舒藝術碑廊廣場舉行祭董大典,誦讀《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使廣大未成年人對孝道文化有了更深的領悟。
開展主題教育,提升文明素養。該縣是全國傳統文化教育課題實驗區。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的文明素質,該縣以經典誦讀為載體,將課前一支歌、經典誦讀十分鐘,列入學校的課程表,做到每天“三歌一誦讀”,全力打造書香校園。他們每年組織經典誦讀大賽,每個學校、每個年級都參加評比,以賽促練,推動經典誦讀深入開展。為了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他們在校園建設上大量融入國學元素,在學校墻壁、走廊等位置,以美德故事、經典古詩詞、成語警句、名人畫像等元素進行修飾點綴,讓學生在日常中領悟經典。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深刻地領悟國學精髓,該縣在教學中合理地增加了國學內容,聘請了全國著名董學專家周桂鈿、李存山為研究顧問來棗強講學。
建設教育基地,踐行文明規范。該縣立足本地文化資源優勢,圍繞董子文化、移民文化、裘祖文化三大文化,成立了縣三大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和三大文化研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大力興建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投資4000萬元規劃建設了占地近200畝的董子公園,在園林景觀中充分體現董子文化的標識性人文元素;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了移民文化園,成為全省首個集尋親旅游、文化館藏于一體的移民文化主題館。該縣先后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林秀貞事跡展室、王文忠抗震救災事跡展室、范黨育事跡展室,作為全縣道德建設教育基地,組織全縣近萬名學生參觀學習,啟迪教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該縣圍繞弘揚林秀貞、王文忠、范黨育的先進事跡,進行深入提煉挖掘,從他們的感人事跡中提煉出了大善大愛、一心為民、無私奉獻、一身正氣等優秀精神品質,并發揚光大。(彭建彬)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