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醫藥健康主業 華邦健康積極推進子公司分拆上市
■本報記者 王 鶴
見習記者 許焱雄
8月23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規定》發布后,《證券日報》記者就多個渠道了解到華邦健康一直有意推進旗下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其中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盛新材”)及北京穎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穎泰生物”)都已經成功掛牌新三板,華邦健康也在《規定》發布之前明確表示密切關注政策,積極推動分拆上市工作。
分拆子公司
意在回歸大健康聚焦主業
天眼查顯示,華邦健康目前持有穎泰生物72.25%的股份、凱盛新材79.80%的股份。對于華邦健康是打算擇一進行分拆,還是兩家子公司同時運作分拆上市這一問題,華邦健康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回答道:“對公司旗下基本符合分拆上市要求的子公司,公司管理層正在會同財務顧問、法律顧問等中介機構,根據子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論證、調整,積極推動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工作。”
在獨立性方面《規定》要求,上市公司與擬分拆所屬子公司不存在同業競爭,高級管理人員、財務人員不存在交叉任職。據了解凱盛新材和穎泰生物分別于2016年10月份、2015年10月份完成新三板掛牌,信息透明、運行合規、財務健康、業務獨立。該負責人表示與華邦健康不存在高管、財務人員交叉任職的情況。
根據2019年半年報,華邦健康上半年營收近六成來自農藥化工行業,而其兩家擬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均為農化及新材料行業。對于之后華邦健康的主業規劃及分拆后各項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問題,華邦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從2018年就確定了回歸大健康,聚焦醫藥醫療的發展戰略,分拆上市政策的逐步出臺和落地恰好更有利于華邦聚焦醫藥醫療戰略的實施。公司的農化及新材料業務為北京穎泰和凱盛新材兩個主體,其中北京穎泰的營收占比較高,分拆后農化業務在公司總營收的占比高低主要取決于穎泰的分拆進度。分拆上市有利于進一步釋放被分拆子公司的發展潛力,同時也有利于公司聚焦醫藥健康主業發展。”
凱盛新材
氯化亞砜生產基地全球最大
《規定》顯示,上市公司分拆原則上應當同時滿足上市滿三年;近三年連續盈利,且按權益比例扣除該子公司凈利后,上市公司三年累計凈利不低于10億元;拆出子公司最近一個年度凈利潤不超過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凈利潤50%,凈資產不得超過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凈資產的 30%,幾個硬性財務指標。
記者查閱華邦健康近三年年報,2016年-2018年華邦健康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7億元、5.06億元和5.11億元,歸母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5.57億元、3.95億元和4.86億元。以孰低值計算,華邦健康近三年累計凈利潤為14.38億元。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凱盛新材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57億元、0.77億元和0.67億元,歸母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58億元、0.78億元和0.65億元,按79.80%的權益比例計算,華邦健康近三年享有的凱盛新材凈利潤合計約為 1.55億元。
按權益比例扣除凱盛新材并表的數據后,華邦健康3個年度的累計凈利潤超過10億元。 此外,2018年,華邦健康按權益享有的凱盛新材的凈利潤為0.54億元,未達到母公司合并報表凈利潤的50%;2018年凱盛新材的凈資產為4.61億元,華邦健康按權益享有的資產也沒有達到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凈資產的30%,財務指標上滿足《規定》中關于分拆上市的條件。
據介紹,目前凱盛新材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亞砜生產基地、國際領先的芳綸聚合單體生產企業、全球第三家實現新材料PEKK產業化企業,建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1件,起草、參與了8個產品的行業標準制定,近三年共承擔了11項省部級科技發展計劃和技術創新項目。
而對于穎泰生物,華邦健康表示,對于個別暫未符合的指標也將積極進行調整。
據介紹,穎泰生物目前是國內農化行業龍頭企業,2018年農藥銷售排名全國第二位,全球第十二位,參與制定并已公布實施行業標準10余項,參與制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際標準5項均已公布實施。
華邦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分拆上市能夠增強子公司的融資能力與產業發展能力,同時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債務結構,利于華邦健康聚焦于主業發展。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