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互聯-博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項目落戶成都高新區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9日訊(記者 陳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
發力工業互聯網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蜂巢互聯-博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項目落戶成都高新區
8月29日,成都高新區與深圳蜂巢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蜂巢互聯)簽署合作協議,將引入博世制造理念和實踐經驗的蜂巢互聯-博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項目落地成都高新區。同時,蜂巢互聯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了協議,將共建智能產業培訓中心,面向政府管理人員、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智能產業專業培訓、共同開展智能產業研究。
記者了解到,蜂巢互聯是中軟國際制造業務品牌,在工業制造領域具有十余年信息化建設的經驗與積累,致力于為制造企業提供普惠化智能制造服務。
此次蜂巢互聯擬在成都高新西區成立獨立法人公司—成都蜂巢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蜂巢互聯電子信息智造創新服務總部,進一步推動成都高新區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力工業互聯網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蜂巢互聯-博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項目落戶成都高新區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都高新區近年來深入推進“智能+”,賦能傳統制造業,吸引全球關注。這里擁有西門子在華建立的首個專注于MindSphere的研發中心,這也是除美國通用電氣(GE)更早推出的Predix外,備受全球關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而今年5月啟動的西門子智能制造成都創新中心,將充分發揮創新研發與制造運營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加速推動成都和成都高新區向工業云、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等智能制造領域邁進。
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 助力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作為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工業互聯網”一詞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討論中,《政府工作報告》更是特別強調要“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
近兩年來,國際知名工業企業紛紛布局互聯網平臺,力爭搶占先發優勢。根據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規模為 25.7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將增長至 138.2 億美元。
作為中軟國際制造業務品牌,蜂巢互聯擁有工業互聯網平臺——蜂巢制造云,聚集研發設計資源接近40萬個,工業APP近1500個,為11余萬家制造企業提供服務。在工信部支持下,蜂巢互聯近年來大力與國內外知名工業軟件企業開展合作,建設工業軟件國際產業合作基地。蜂巢互聯還與德國博世集團、工信部中國電子行業聯合會、華為等知名機構成為緊密合作伙伴,共同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
“我們力爭通過成都高新蜂巢制造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國際工業軟件聯合創新,為成都高新區企業提供工業軟件解決方案及服務,助力企業智能制造水平提升。”蜂巢互聯副總裁田智表示。
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蜂巢互聯-博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項目,也吸引了世界500強的企業德國博世集團和華為的參與。
“德國博世集團是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不斷致力于工業4.0在全球范圍內的深度融合,將為創新中心提供汽車電子、工業互聯網等行業領域長期的技術、人才和實踐經驗,華為則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優勢,架構云平臺。”蜂巢互聯副總裁田智說,“這也是我們項目的一個亮點,希望通過強強聯合,集合多方優勢資源將效益發揮到最大,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據了解,蜂巢互聯-博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項目以創新中心為載體,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解決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缺思路、少方法、少技術、缺人才等難題,縮短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周期。
線上層面,依托“蜂巢制造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企業和專業技術人群,提供海量、全面、新穎、實用的工業解決方案、工業云軟件和工業云服務,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線下服務則主要通過派遣專家開展企業診斷、提供成熟的智能制造工業軟件賦能企業和提供人才培訓等方式進行。
此外,蜂巢互聯還將在成都高新區建設成都工業互聯網產業學院,為企業培養懂管理、工業技術、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以及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一線數字工人。
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蜂巢互聯-博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項目的落地,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將大大提升區域制造業水平。隨著制造業的發展進入瓶頸期急需技術創新來提升效能,“此次項目將通過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嫁接全球先進制造企業的技術人才優勢,提升制造業發展效率和速度。從這個角度看,該項目將對區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意義非凡。”
加速制造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高質量發展
“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制造業聚集帶,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創新土壤,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也與博世的行業經驗非常契合,雙方的合作可以有效帶動區域制造產業發展以及打造博世智造示范標桿。”博世互聯工業全球董事兼CFO Stefan Fruehauf(斯蒂芬·弗呂奧夫)表示。
作為此次簽約成果的落戶地,成都高新區重點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確立了以電子信息為主的三大主導產業。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引進富士康、英特爾、京東方、德州儀器、深天馬、戴爾、聯想等重大產業化項目,聚集3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
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成都高新區類別最齊、規模最大、創新能力最強的支柱產業,是成都高新區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18年,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邁上3000億元臺階。今年1-7月,129家電子信息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810.28億元,同比增長19.65%;實現工業增加值419.82億元,同比增長19.63%。
當前,成都高新區正將推進智能制造作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從示范應用、服務商培育、研發創新、政策引導等多方面著力,加快營造智能制造優良生態。
今年4月,成都高新區出臺《關于優化產業服務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明確支持區內企業圍繞流程型制造、離散型制造、遠程運維、個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大投入,對企業實施的信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對獲得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服務型制造示范等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將有效推動整個制造服務體系智能化,使工業經濟各種要素資源能夠高效共享,成都高新區將充分利用西門子、博世等世界500強企業的平臺能力,推動國內外工業軟件聯合創新,助力企業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推動各類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圖片來自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