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迎來新升級, 年輕人正在回歸跟團游
年輕人不喜歡跟團?可能是自助游大發展給你留下的刻板印象。日前,廣之旅新聞發言人官鍵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2017、2018年連續兩年,35歲以下的年輕客群和55歲以上的長者客群的增長幅度均超過了10%,大大高于中年客群。此外,親子游客群仍是團隊旅游的核心群體,不斷升級的親子游產品越來越關注成長與價值。
南方日報:親子游市場是旅游市場的重要部分,近年來有些什么樣的變化?
官鍵:親子游群體一直都是旅游市場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普遍會占據接近四成的份額。從親子游客消費選擇來看,以往主要集中在寒暑兩假,如今因平日周末出游人數增加,而使得波峰變得較為平緩。在出游頻次上,也呈現出1至2次出境/國內游加若干次周邊游的“一長多短”的密度。
在出行偏好方面,出境游因出行半徑的長短差異較大,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分層。小學及以下的少年兒童家庭,更傾向于飛行時間在5小時左右的目的地;初中及以上的青少年家庭,則偏好中長途的親子旅行,且出行半徑有逐步延長的趨勢。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都是媽媽帶娃或父母共同帶娃,爸爸單獨帶娃較少,希望未來有更多爸爸們分擔這個“重任”。
南方日報:./與以往相比,親子游需求和產品都出現了哪些變化?
官鍵:在親子游出行需求方面,我們發現,相較于以往只關注“家長與孩子同行”,現在要求越來越高。家長最關注行程安排是否適配孩子的年齡階段,線路主題是否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還要求行程中導游領隊以及專業導師需要具備較高素質。此外,行程中是否安排了有趣且具備當地特色的親子互動,是否還有更寬泛的見聞安排等,都受到家長的關注。
家長的需求更加細致而明確,使得親子游市場的發展也從“粗放型”轉向了“聚焦成長與價值”。以廣之旅為例,我們嘗試將教育資源引入親子游產品研發,構建了包含審美力、合作力、表達力、文化理解力、創造力、適應力、健康力在內的“七力模型”,提出了“兒童成長游”。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我們根據兒童成長階段和興趣愛好,構建了“進階式”的親子產品體系,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進行產品匹配推薦。
南方日報:很多人認為自由行是年輕游客出游的最主流方式,但是近年來年輕人也開始回歸團隊游,是什么原因促使了這樣的變化?
官鍵:從廣之旅的市場數據來看,確實發現了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35歲及以下年輕人群正回歸跟團游,他們在廣之旅團隊旅游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態勢。通過回訪我們發現年輕人群在出游時,存在若干痛點:一是拖延,總是無法下定決心好好做旅游攻略;二是懶,希望省略預訂各種碎片化服務的繁瑣,省心便捷地安排一趟出行;三是預算,心很大但錢包不允許,想感受當地地道體驗,但也希望物美價廉;四是安全,不想因為旅途中的“突發情況”而彷徨無助;五是單身,一個人出游太孤單,但工作后,志趣相投的玩伴越來越難約。
根據年輕人出行的痛點和需求,我們推出了不同的產品。比如說對于從小生活較為舒適、成長條件更為優越的85后、90后而言,他們具備一定的支付能力,愿意為品質生活買單,但是他們愛花錢卻并不任性,有預算限制但不愿將就。針對這些特點,我們提出了“劃算的輕奢”產品概念;又如針對年輕游客“缺時間、怕麻煩”的消費痛點,我們又提出了“輕松的復雜”,讓他們便捷地實現“交通+住宿+精華行程”,這些產品在市場上都非常受歡迎。
南方日報記者 蔡華鋒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