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來就業替代壓力 “軟能力”是畢業生最難替代優勢
數據挖掘
就業替代壓力大 高校能跑贏AI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作為每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群體,其就業難的問題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的積累、運算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算法的突破,人工智能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摸索,繼蒸汽機、電力和互聯網之后,成為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番熱潮的技術。已進入后工業化時代的中國,其市場環境和政府政策均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勢條件。面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新形勢,勞動力的技能無法滿足新行業、新業態、新技術的需求,就業遭遇嚴峻挑戰,解決這一問題,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應對人工智能這種偏向型技術進步對勞動力市場、尤其是高素質勞動力的就業沖擊?筆者從重點大學切入,使用兩種類型的研究數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在2017年開展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計算的中國各行業和總體就業替代率,考察就其所帶來的人力資本積累能否有效緩解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帶來的就業替代壓力。
學歷越高就業替代壓力越小
英國牛津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網站推薦更多>>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