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出爐
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0%,全市具備科學健康觀的人口比例達到50%,居民基本醫療素養、慢性病防治素養、傳染病防治素養水平分別提高到15%、25%和25%,在全市創建健康促進社區(鄉村)100個,健康家庭1000個……記者昨天從石市衛計委獲悉,《市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實施方案》已新鮮出爐。
到2020年,全市健康素養及重點領域健康素養水平普遍提高;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逐步提高;健康促進場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市縣鄉村四級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網絡基本建立。如期完成以下目標:
——全市具備科學健康觀的人口比例達到50%,居民基本醫療素養、慢性病防治素養、傳染病防治素養水平分別提高到15%、25%和25%;
——在全市創建健康促進縣(市、區)6個,健康促進醫院、健康促進學校、健康促進機關、健康促進企業各20個,健康促進社區(鄉村)100個,健康家庭1000個;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將針對目標人群,深入開展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腫瘤、腎病等呈高發趨勢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圍繞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同時,要依法加強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進一步開展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做好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和流感等重點傳染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傳染病防治素養。
各級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及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將婦幼健康教育納入日常工作,利用臨床診療、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社區活動等時機,通過專題講座、戶外宣傳、發放宣傳材料、個體化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婦幼保健、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婦女兒童和育齡人群及時獲得婦幼保健服務。積極開展青春期教育、學齡兒童用眼衛生以及婦女更年期保健等宣講活動,切實提高婦幼健康素養整體水平。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和中醫藥管理部門將中醫養生保健素養作為健康素養促進工作的重要內容,繼續開展“百院千場健康大講堂”活動,推進中醫藥文化科普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設立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宣傳欄,培養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隊,組織中醫藥文化科普講座。同時利用好、電視、網絡、書刊等平臺,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與技能,中醫藥文化。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將加強醫患溝通,開展患者健康教育,向城鄉居民宣傳公立醫院、分級診療制度、基本藥物制度等醫改政策,普及合理用藥和科學就醫知識,引導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提高防病就醫能力。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普及,讓患者了解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引導樹立科學健康觀,形成尊重科學、尊重醫學和醫務人員的社會風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組織市級臨床(含中醫藥)和疾病預防等專家隊伍,開展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健康巡講活動,圍繞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城鄉居民高發和常見慢性病的患病特點,針對重點人群和影響因素,防治知識,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合作,重點推動健康知識、中醫藥文化進課堂,圍繞中小學生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安全應急與避險等方面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全面提升下一代的健康素養。同時,組織市級專家,重點針對城鄉居民高發和常見慢性病,編寫和發放“市居民常見慢性病防治手冊”,為基層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人員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依托國家健康素養監測項目,對城鄉居民健康素養開展重點監測,分析掌握全市居民健康狀況與需求,做好風險評估工作。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合作,開展慢性病重大課題研究,掌握不同地區發病情況及影響因素。
依托市級信息平臺和健康大數據資源,建立全市各監測項目的數據收集、整理、共享機制,全面、科學分析居民健康狀況,逐步建立健康因素監測數據共享平臺和工作機制。
- 標簽:兒童中醫保健健康講座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