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這點中醫常識千萬別亂花錢養生!
誰不想除掉體內的濕氣?誰不想讓秀發烏黑濃密?誰不想每天美美睡到自然醒,容光煥發、筋骨強勁?
比如說食療。“專家”今天鼓吹枸杞美顏,明天大贊秋葵抗癌。很多人從不知道自身體質是否適合就跟風消費,結果別人的仙丹,成了自己的毒藥。
比如說祛濕。脾胃虛寒的人若不加分辨,一味喝偏寒性的祛濕茶湯,身體只會越祛越濕。
真想要身體好,聽別人萬般不如自己稍稍學點中醫。一來認清自己體質,二來明白各種食材、藥物的屬性是否與自己相合。
在平時買養生產品時,商家所說的合不合理,有沒有夸大、;產品究竟什么人宜用,什么人忌用,一查《黃帝內經》一切就都清楚了。
可以驕傲地說,翻書翻得多,自己也成了半個養生行家。所以今天特地把這本“中醫顧問”介紹給各位,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作為咱們的案頭指導書,我們幾乎看遍了市面所有版本,最后敲定這一版。因為它篇目夠齊全、翻譯夠好懂、注釋夠權威。
《白話黃帝內經》原文選自最佳的唐代王冰編輯版本,完整162篇無刪節。
該書更是由國家著名中醫張登本,率領30多位專家,花了近10年功夫,對原著逐字逐句重新校訂、翻譯、注解。
直到今天,你所接觸到的食療、保養、針灸等養生之法,萬變都不離《黃帝內經》。讀過此書,一個關于中醫理論的基本框架,就在你心中搭建好了。
它用“天人合一”的宏偉觀念,把整個人體看成一個小,體內的器官、經脈就好像大自然里的星辰、大地、山川河流,也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
脾和腎同屬于中的“水”,所謂祛濕,就是重點調理好這兩個系統。這兩個器官也是我們平常常言“去濕氣”的主要器官。
《內經》介紹了人體160個,12,讓你認識到整個人體機能的大格局。
你可以將其看作是城市地鐵線圖,每道經脈都是一條軌道,負責一項功能,如消化、抗病、運行氣血等。每個則相當于一個車站。
把這些大概記在腦子里,以體出現哪些不適,你就能立刻判斷是哪條“軌道”、哪幾個“車站”出問題,就能用艾灸等方式對癥治療。
自古以來,很多將軍、宰相、賢才大哲們都把醫學當做終身必修課程,因為它是安身立命最基本的技能。
大詩人陸游懂醫,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描寫的種種藥方,也秀了一把中醫造詣。
從實用角度出發,《黃帝內經》給我們最大的幫助,莫過于讓所有人認清各自的體質,并針對它作出合理的養生、防病方案。
結合《內經》多個篇目描述的體態特征,很容易判斷出自己以及你的家人、朋友分別屬于什么類型:
認清體質,再結合《內經·靈樞·五味論》等其他篇目,就能知道自己一輩子適合吃什么食材,適合做什么鍛煉,從此就不會被別人忽悠了。
另外,養生也是講求時機的。很多人盲目行事,要么錯過正確時間點,要么在錯誤的時間瞎。
女子一生以7年為周期,28-35歲,注重“保”,35歲之后,注重“養”。
男子一生以8年為周期,32-40歲,注重“保”,40歲之后,注重“養”。
其實它的每個章節大概在1頁左右,篇幅非常精簡。每天細細精讀4章,兩本書1個月內就能讀完。
一個人的眼界,不僅在于知道多少天文、地理,更在于能否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不懂自己,又談何養生?
如果您覺得一本《黃帝內經》不夠讀的話,還有《白話國醫養生經典套裝》四冊精裝《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千金方》,等著你來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