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仍問題重重 可能是“它”作祟
洗牙是清潔牙垢、牙結石的一種有效方式。但一些人談“洗牙”色變,是顧慮牙縫變大、牙齒松動、牙齦退縮等問題與洗牙有關。然而,這可真是冤枉“洗牙”了,齦下牙結石才是根源。
牙結石也分“齦上”“齦下”
牙結石是由牙齒表面脫落的上皮細胞、軟垢、色素、鈣磷沉積物長期堆積在牙齒表面而形成。最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后因逐漸鈣化而變硬,呈黃色或黑色。牙結石會壓迫牙齦,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牙齦發炎萎縮,而且其表面粗糙,容易附著大量細菌毒素,引起牙周組織的炎癥反應。長時間不清除牙結石,可能出現牙齦出血、腫脹、溢膿,口臭、牙槽骨吸收和牙齒松動,以及牙齒脫落等。
健康的牙齦好比貼合手腕的袖口,可以阻擋異物進入,發生牙周炎的牙齦好比松懈的袖口,無法阻擋細菌、食物殘渣的進入,牙結石也會慢慢向牙齦下堆積,進一步破壞更深處的牙周膜。如此惡性循環,最終致使牙根表面的牙骨質、牙周膜、牙齦和牙槽骨等支持、固定牙齒的牙周組織破壞殆盡,牙齒自然因失去支撐而松動,甚至自行脫落。
根據牙結石所在位置不同,以牙齦邊緣為界限,分為齦上牙結石和齦下牙結石。最初,牙結石一般出現在唾液腺開口處的牙齒表面,如下前牙的舌側表面、上后牙的頰側表面和牙齒的頸部等處。
齦下牙結石刮治才能治本
洗牙的專業說法叫做齦上潔治術,主要是把齦上牙結石、菌斑清理干凈,是牙齦炎的主要治療方法,也是牙周炎治療的第一步。
通過洗牙,絕大多數慢性牙齦炎可以得到治療。但牙周炎通過常規的洗牙無法徹底清除齦下牙結石,所以需要在洗牙的基礎上,再做齦下刮治術及其他治療以治本。
齦下刮治術是用比較精細的器械,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變牙骨質和牙周袋內的齦下牙結石、菌斑,使根面光滑,有利于牙齦重新附著于根面,使牙周袋變淺或消失。
但齦下牙結石位置隱蔽,被牙齦所覆蓋,不易被察覺。許多牙周病患者在洗牙后感覺口腔內沒有牙結石了,牙齦出血情況大大緩解。醫生則會拿出牙周檢查的法寶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