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食品應用天然甜味劑已成大趨勢
無糖食品應用天然甜味劑已成大趨勢
口味單一 缺乏頭部品牌 美味與健康如何兼得
國際糖尿病聯盟數據顯示,全球約4.25億成人患糖尿病。隨著大健康意識的提升,食品“去糖化”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69%的中國受訪消費者表示正在嘗試減糖產品。無糖、低糖飲料在2019年的銷量增長了13%,高于飲料總體0.6%的增長率。
面對日益高漲的消費需求,無糖食品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挑戰。然而,記者在市場走訪發現,除飲料、冷飲、沖飲、乳制品外,無糖食品市場缺乏頭部品牌,且口味相對單一,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消費者期待好口味與大品牌
6月3日,記者在北京豐臺定安路一家無糖食品店走訪看到,店內所售的無糖食品種類豐富,涵蓋了餅干、沖飲、小零食及糕點等相關產品,價格與普通食品沒有明顯差別。店內同時為顧客提供免費血糖測試服務,很多中老年消費者都是先測血糖,再挑選商品。一位顧客向銷售人員咨詢:“怎么很多品牌都沒聽說過,也不知道到質量好不好。”店內的銷售人員解釋到:“無糖食品和一般食品不同,都是專業廠家生產的,很多顧客熟知的食品企業沒有無糖產品。不過,咱們店證照齊全,商品也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您可以放心購買。”
隨后,記者在北京蒲黃榆物美超市走訪發現,與無糖相關的食品,除飲料、冷飲、沖飲、乳制品以外,其他品類食品確實比較少。記者詢問某知名品牌餅干的銷售人員,是否有無糖類型的產品,銷售人員表示:“從來沒有。”
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無糖食品缺乏頭部品牌產品,陌生的品牌讓消費者心有顧慮,另一方面無糖食品的口感也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消費者王女士對記者說:“我老公有糖尿病,但是總會偷偷的吃甜食。開始我總覺得是他對自己健康不負責任,直到有一次我吃了一塊給他買的無糖牛舌餅,口味寡淡確實不好吃,我終于理解他的苦衷了。”
在北京劉家窯路稻香村糕點專柜記者看到,含糖糕點依舊是消費者熱衷的產品。一位顧客對記者說:“吃點心,沒有蜜、沒有糖,那還不如不吃呢。”
市場影響品牌布局
對于無糖食品產業缺乏頭部品牌的現象,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無糖食品還是屬于少數的、小眾的產品。此外,無糖從消費者的體驗感來說是相對較弱的。但是,當整個世界范圍內‘去糖化’需求到達一定的節點之后,低糖、無糖就成為了一個食品行業很迫切解決的一個問題。現在,對于頭部企業本身來說,他做的一些配方研究都是圍繞‘減糖’,或者說企業并不想去改變太多,而中小企業又沒有能力去引導這個無糖產業的發展。頭部企業推出無糖產品,只是建立整個同質化競爭當中的一個差異化優勢,我想未來這是個發展方向。”
此外,消費者的固有消費認知,也使得頭部企業對無糖產品的市場布局表現謹慎。朱丹蓬表示:“從整體食品工業的角度來說,無糖的口感是一大阻礙,以無糖和低糖進行比較就會發現,目前低糖是大眾化的,無糖在一些消費者的固有消費認知中是不接受的,明知道有糖也要吃,因為有些消費者就是喜歡天然糖的味覺感受。對于小眾的產品、小的消費群體,頭部企業只能是做產品品類的延伸,包括有糖的、無糖的。就比如可樂一樣,企業會推出無糖的產品,但是將所有的產品都做成無糖的話,我覺得這個是不切合實際的,也不符合整個市場發展的一個規律。”
天然甜味劑提升口味需求
就如何平衡消費者對于甜味與健康的追求,山東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甜味劑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良好的發展趨勢。“天然甜味劑具有和蔗糖類似的甜味,但沒有蔗糖的熱量,也不會引起人體血糖的升高,而且不會形成齲齒。而且有些甜味劑對于牙齒有保護作用,比如赤蘚糖醇等,可以抑制牙菌斑的形成。”
去年9月,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指導意見。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加工食品應當盡可能少用或者不用食品添加劑。積極推行減鹽、減油、減糖行動。科學減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倡導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
“目前,甜味劑在飲料、乳品、糖果、保健食品及休閑零食中都有應用。甜味劑在口感上與蔗糖相近,在很多領域中可以大比例替代蔗糖,尤其在飲料中,歐美等發達國家無糖飲料的比例可達到30%以上,而國內比例仍非常低,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在糖果方面,目前口香糖及潤喉糖中,用甜味劑來代替蔗糖已經成為趨勢,口香糖在國外無糖產品的比例可達90%以上。因此,在大多數品類食品中,甜味劑或者復配甜味劑等,可以完全取代蔗糖。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高糖食品帶來的身體健康問題逐漸被消費者所公認,用甜味劑來代替蔗糖,已經成為各食品行業公認的減糖方案,最近兩年國內無糖食品將會有更多的新品快速推向市場。”該負責人說道。(實習記者 賈淘文)
- 標簽:康熙來了 hold住姐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