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醫療設備系列 之二 | 細分領域眾多 技術成熟度存差異
我國醫用醫療設備規模很大,種類繁雜,不同細分領域產品的市場規模、行業格局、未來發展情況不同。本文選取部分設備進行分析。
監護儀
監護儀是測量人體生理參數與設定值比較,如果超標可發出警報的裝置或系統。廣泛應用于家庭保健、社區醫療、普通病房、急診室、ICU、手術室等領域。主要監控參數包括心電、心率、呼吸、血壓、心輸出量、脈搏、氧分壓等。
市場規模:國內監護儀市場2017年達到22億元,國內監護儀市場增速波動較大,2011年至2017年增速范圍在-4.8%至28.94%內變化。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數據,中國醫療監護儀普及率自2007年以來一直在提升,2014年約為29%,仍與歐美發達國家80%的普及率仍有較大差距。
市場格局:國內監護儀市場中,占比最大企業是邁瑞醫療,占40%。排名第二、第三的飛利浦、通用電氣分別占據24%、9%。國內生產銷售監護設備企業約70家,其中具有獨立研發能力的企業約為10家。寶萊特公司擁有擁有掌上監護儀、一體式監護儀和插件式監護儀三大監護系列產品,是國內監護儀產品線最完善的公司之一。
呼吸機
呼吸機用于機械輔助通氣,實現幫助患者正常呼吸。按注冊類別,醫用呼吸機為3類器械,家用為2類器械;有創呼吸機主要用于重度呼吸衰竭無意識患者,無創呼吸機是針對有呼吸意識患者。呼吸機關鍵芯片技術壁壘高,決定了臨床使用效果。
市場規模:國內市場穩步增長,專科建設拓展增長空間。2012-2018年,高端呼吸機市場規模由6億元增長到約14億元,由2015年12%左右增速提升到2018年約20%。中低端呼吸機市場2018年規模約11億元,近年增速在10%左右。
市場格局:2019年,中國呼吸機銷售數量排名前三的品牌為:德爾格、邁瑞和飛利浦。銷售金額排名前三的品牌為:德爾格、邁瑞和邁柯唯。
ECMO
體外膜肺氧合系統,即俗稱的人工心肺機,為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其工作原理是引流患者靜脈血至體外,經過膜式氧合器(其作用類似人工肺,簡稱膜肺)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后回輸患者體內,承擔氣體交換和(或)部分血液循環功能。ECMO技術主要有靜脈-靜脈和靜脈-動脈兩種形式,在這兩種方式中,從靜脈系統排出的血液都會在體外被氧化,前者僅具呼吸輔助作用,后者同時具有循環和呼吸輔助作用。
ECMO應用情況:2014-2018年,國內ECMO中心數高速增長,由86家增長至260家,機器數量為500臺左右。同期國內ECMO輔助例數由2014年的703例增長至2018年的3923例。ECMO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為搶救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發揮了重大作用。
ECMO市場情況:全球主要生產廠家有美國美敦力、德國邁柯唯、德國索林等,國內市場被邁柯唯和美敦力占據主要市場。ECMO的采購成本,固定設備價格落在100萬元-300萬元/臺。我國在ECMO研發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近期山東大學的研究團隊擁有生產制造ECMO的能力,樣機在運行了30多天后無差錯,目前國產ECMO樣機已進入動物血液的試驗階段。
麻醉機
麻醉機通過機械回路將麻醉藥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藥氣體分壓,彌散到血液后,對中樞神經系統直接發生抑制作用,從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效果。
市場規模:我國麻醉機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9.1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9.7億元,增速范圍在2.2%-4.3%內。近年我國手術量保持10%左右的增速,預計未來麻醉機的市場增速將上升至8-10%。
市場格局:2018年各級醫院的麻醉機前三大品牌為德爾格、GE和邁瑞。德爾格占醫院整體保有量份額的44%,GE為27.9%,邁瑞醫療為14.6%,共計86.5%。
核磁共振儀(MRI)
MRI是一種無輻射的安全檢查手段,對軟組織的分辨率高,無需對比劑即可進行心臟和大血管成像。
市場規模:我國MRI影像設備保有量由2013年的4376臺增長至2018年的9255臺,近年增速放緩,在12%-13%范圍內。
市場格局:近年來,國產品牌東軟、聯影等加速追趕,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我國MRI設備市場集中度高,國產化程度低。整體醫院MRI設備保有量排名前三位的是西門子、GE和飛利浦,占比共達到87.3%。永磁磁共振設備國產化比例很高,基本占據國內全部市場份額,安科公司市場占有率位列前茅。
未來發展:永磁磁共振近年保持穩定,預計未來由于體檢機構和公立一級醫院需求釋放和增加,民營醫療機構是采購的主力。超導磁共振市場會穩中有增,公立醫院需求增加,民營機構需求會降低。目前MRI國產品牌超10家,但市場占有率低,銷量不足以支撐研發和市場投入,未來將出現品牌整合。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
CT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等,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具有掃描時間快,圖像清晰等特點。
市場規模: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數據,2018年全國醫療機構(除軍隊)CT設備保有量約2.2萬臺,同比增長16.1%,預計2019年超過2.5萬臺。從使用年限上來看,5年內配置的CT設備占比達到57%,10年以上的設備占比約12%。國內CT市場除增量市場外,舊設備更新市場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
市場格局:我國CT市場國產化程度低,2018年各級醫院CT設備保有量排名前三位的企業均為外資,分別為:GE(29.8%)、西門子(26.8%)和飛利浦(26.8%),共占據保有量的83.4%。國內東軟和聯影正在奮起直追。
未來發展:國內共30000家鄉鎮衛生院20-30%面臨升級CT的需求,未來的市場潛力較大,國產16排市場將快速增長。國內CT企業紛紛采用整機引進、核心部件引進、GPS人才團隊引進等競爭模式。基層未來需要的是滿足分級診療臨床需求的,配置高端、使用方便、堅實可靠的產品。
DR
DR是一種在計算機控制下直接進行數字化X線攝影的診斷設備。DR可以根據臨床需要直接進行各種圖像后處理,操作簡便,成像快捷,價格相對較低。移動DR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從疑似患者的初步診斷到重癥患者的床旁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場規模:我國DR設備銷量平穩增長,由2012年的0.7萬臺增長至2017年的1.6萬臺,近年銷量增速有放緩趨勢。
市場格局:我國DR影像設備市場集中度低,前三大廠商分別為萬東(13%)、安健科技(12%)和GE(8%)。DR設備關鍵部件國內有較為成熟的上游供應商體系,加上國內成熟的生產制造體系,行業門檻不高,國產化率已達80%。
未來發展:國內DR市場近年增長緩慢,高端DR產品將繼續進口趨勢。近年基層DR使用普及工作已逐步完善,縣域二級及以上醫院對國產高端DR認可度增加,部分三級醫院已經開始采購國產高端DR,未來會逐步替代進口,動態透視攝影產品或成主流。中國近年動態平板已可滿足臨床使用需求,且制造成本日漸下降。基層醫療機構對一機多能的產品青睞度日漸顯著,部分經濟較高省份區域會直接采購動態透視攝影產品,一個機房可滿足多項臨床影像檢查。
我國不同醫用醫療設備的成熟度不盡相同,少部分領域技術已經很成熟,如監護儀和普通B超;部分領域完成了技術突破,如麻醉機、除顫儀、CT、DR和MRI等;還有較多的細分領域尚未掌握核心技術,如4D彩超、內窺鏡等。要推進國產設備的進口替代還需改善產品的技術穩定性和制造工藝。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業的努力,國產醫療設備會在產品技術方面取得更快。(作者單位: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
- 標簽:大s美容大王2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