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白頭翁
產地及品種
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是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長有根狀莖,葉片呈卵形,花萼藍紫色。別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頭草、老姑草等等。在中國分布于四川(寶興,海拔3200米)、湖北北部、江蘇、安徽、河南、甘肅南部、陜西、山西、山東、河北(海拔200~1900米)、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生于平原和低山山坡草叢中、林邊或干旱多石的坡地。在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白頭翁在園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壇、道路兩旁,或點綴于林間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種。喜涼爽干燥氣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溫。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最好,沖積土和黏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種。
《名醫別錄》曰:“白頭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惫г唬骸捌淙~似芍藥而大,抽一莖。莖頭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實大者如雞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頭,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陶言:“近根有白茸,似不識也。太常所貯蔓生者,乃是女葳。其白頭翁根,似續斷而扁!
性能
性味歸經:苦、寒。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主治赤白痢疾、鼻衄、崩漏、血痔、寒熱溫瘧、帶下、陰癢、濕疹、瘰疬、癰瘡、眼目赤痛。
炮制及解毒方法
生品。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炒黃。白頭翁飲片置鍋內,文火炒至有香氣,表面顏色變深,斷面淺黃色,取出。
炒焦。白頭翁飲片用武火炒至外呈焦褐色,內部顏色變深,并有焦香氣味,取出。
炒炭。白頭翁飲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取出。
酒炙。白頭翁飲片加黃酒拌勻,悶透,置鍋內,文火炒至微干,取出。
醋炙。白頭翁飲片加米醋拌勻,悶透,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涼。
鹽炙。食鹽加適量水溶解,淋入白頭翁飲片中拌勻,悶透,文火炒至微干,取出。
姜炙。白頭翁飲片加入姜汁拌勻,悶透,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涼。
蜜炙。煉蜜加適量水稀釋,淋入白頭翁飲片中拌勻,悶透,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
臨床運用
1.治療痢疾
小兒痢疾。有人以白頭翁湯為基本方治小兒痢疾:白頭翁6~30g,黃連3~6g,黃柏3~9g,秦皮3~12g。隨癥加減:發熱較重加金銀花、連翹;腹脹痛下墜者加白芍、木香;大便常規紅細胞較多者加地榆炭、山楂炭。每日1劑,水煎2次,少量頻服。兩組均以7天為一個療程。治療75例中,痊愈36例,好轉33例,無效6例,有效率92.0%。
阿米巴痢疾。王瑞鋒等應用本藥加味治療阿米巴痢疾效果顯著,一般服藥4~6劑,癥狀消失,大便化驗結果轉陰。有報道用通變白頭翁湯去三七而加大地榆用量治療慢性阿米巴痢疾,效果顯著。應用本藥灌胃,可提高藥物對病原菌的殺傷力,保持藥物在腸內的有效時間和濃度,療效可能更好,亦有諸多阿米巴痢疾用本方加減治療的驗案。
急性細菌性痢疾。季法成以加減白頭翁湯對75例急性細菌性痢疾進行治療,全部治愈,其中1天達到痊愈標準2例,2天達到痊愈標準42例,3天達到痊愈標準15例,4天達到痊愈標準11,5~7天達到痊愈標準5例。
2.急性盆腔炎
白頭翁湯可用于以濕熱為患的婦科感染炎性疾病。有報道以本方為主隨癥加減治療急性盆腔炎107例,均獲痊愈。應用白頭翁加味治療婦科宮頸糜爛、滴蟲性陰道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癥也有較好療效。
3.潰瘍性結腸炎
汪遠平采用白頭翁湯加味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8例,治愈率37.5%,總有效率93.8%。其療效確切,復發率也比較低,治療后腸黏膜鏡下觀察,充血水腫、血管紋理不清、黏膜糜爛、點狀出血、炎性增生等病理癥狀均有明顯緩解,說明白頭翁對腸黏膜有修復作用。
4.治療崩漏
石曉紅等報道治療崩漏,用白頭翁30~60g為主,配旱蓮草、三七粉、阿膠為基礎方,隨癥加減:氣虛加黃芪,血熱加丹皮、梔子,小腹痛者加益母草、茜草。
67例病人中,2例2天止血,6例3天止血,25例4天止血,11例5天止血,15例6天止血,6例7天止血。臨床治愈41例,隨訪半年以上未復發,占61.19%;好轉22例,占32.84%;無效4例,占5.97%。總有效率94.03%。
5.治療呼吸道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白頭翁對銅綠假單胞菌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白頭翁加5%醋酸可提高其抗菌能力,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它的優點在于治愈率高、經濟方便,并且患者易于接受。
6.下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臨床上常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腰酸痛等下焦濕熱證候。治療以清熱利濕解毒為大法,選白頭翁湯為主方。劉金芝等用加味白頭翁湯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上述癥狀均消失,尿常規恢復至正常范圍,取得較好的療效。
現代藥理研究
1.抗病毒、殺菌作用
研究發現白頭翁可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大鼠。這是通過增加超氧化物的釋放,使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率增高而實現的。白頭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最敏感。其次,對志賀菌、枯草桿菌、傷寒桿菌亦呈明顯抑制效應。其抗菌的有效成分為原白頭翁素。時維靜等用白頭翁根的3種不同的提取物(原白頭翁素、白頭翁總皂苷、白頭翁浸膏)進行體外抑菌實驗,發現它們均有不用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提取物均有濃度依賴關系。
2.抗陰道毛滴蟲
閆艷等利用不同濃度白頭翁水提液進行體外抗滴蟲實驗,研究發現白頭翁可直接作用于蟲體表膜,具有較強的抗滴蟲作用。
3.免疫活性
張文遠等發現白頭翁醇提取物對三硝基苯磺酸誘導大鼠結腸炎具有抗炎效果,這是通過降低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水平,對CD4+T細胞、CD8+T細胞的免疫調節,最終達到抗炎效果,而減輕結腸組織炎性反應及組織損傷。戴玲在體外培養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中加入不同濃度白頭翁糖蛋白,發現其可誘導巨噬細胞產生一氧化氮,對巨噬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1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抗癌的機制可能是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間接的影響癌細胞,而不是直接的殺死癌細胞。故此可以推出白頭翁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調節免疫系統來達到中醫“扶正祛邪”的目的。
4.抗腫瘤作用
白頭翁具有較高的抗腫瘤活性。黃芳等研究發現,西南白頭翁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位對體外腫瘤細胞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正丁醇提取部位作用較強,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相對較弱。朱京童等通過選用不同來源、不同生長特性的細胞株進行實驗,發現對不同細胞株體外均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30mg/L,并且對腫瘤細胞毒性呈劑量依賴關系,其最高抑制效應均達到80%以上,具有研究價值。尤其對人白血病及卵巢癌、宮頸癌、乳腺癌等婦科癌癥效果更好。
臨證配伍應用
白頭翁配黃連、黃柏、秦皮。治療濕熱下痢。(《金匱要略》白頭翁湯)
白頭翁配黃丹、干姜、莨菪子、白礬。治療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內冷痛。(《太平圣惠方》白頭翁丸)
白頭翁配艾葉。治療冷勞泄痢及婦人產后帶下。(《圣濟總錄》白頭翁丸)
白頭翁配甘草、阿膠、秦皮、黃連、柏皮。治療產后下利虛極。(《金匱要略》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白頭翁配黃連、酸石榴皮。治療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太平圣惠方》白頭翁散)
白頭翁配柴胡、半夏、黃芩、檳榔、甘草。治溫瘧發作,昏迷如死。(《本草匯言》)
白頭翁配當歸尾、牡丹皮、半夏各一兩。治療瘰疬延生,身發寒熱。(《本草匯言》)
此外,白頭翁草以根搗涂,治療外痔腫痛(《衛生易簡方》);生白頭翁根,不問多少,搗之,隨病處以敷之,治療少小陰頹(《小品方》)。
用量及禁忌
內服。煎服,9~15g,鮮品可用至15~30g。一般應用干燥品,或入煎劑,需用生品時,要掌握合理劑量。
外用。要避免傷及正常皮膚。
禁忌。虛寒瀉痢忌服白頭翁。
中毒表現及解救措施
1.中毒表現
本品有毒,以根最毒。全草含原白頭翁素,根含有白頭翁素。除去根的全草有強心作用,其強心成分為翁因、翁靈。外用對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作發皰劑。如超量服用或誤服,對口腔、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對心臟、血管有毒害作用,可導致內臟血管收縮,末梢血管擴張,嚴重者抑制呼吸中樞導致死亡。接觸皮膚黏膜,可發生腫脹、疼痛。超量內服或誤服后,首先感到口腔灼熱、腫脹等口腔炎癥狀,致使咀嚼困難、嘔吐、腹痛、腹瀉,排黑色腐臭便,甚至便秘,心跳快而弱,血壓下降,循環衰竭,呼吸困難,瞳孔散大,嚴重者可于10個多小時內死亡。
2.中毒救治方法
(1)皮膚或黏膜中毒后,可用清水、硼酸水或鞣酸溶液沖洗。
(2)內服中毒者在催吐之后用1
- 標簽:丘比龍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