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亞-羅伯茨鋼管舞奪冠
近幾年情況有些微妙轉變。也許是從2000年開始的。當年那部片叫《男孩別哭》,希拉里-斯萬克頭發剃得短短的,看上去是個清爽干凈的男孩子,跟溫柔嬌俏的女生談戀愛。據說該劇本塵封了許多年,只為了等待一個最符合“男孩”標準的女演員。斯萬克在劇中要演繹三層身份:男性,這是女主角表面的樣子;向往成為男性的女性,這是她一直以來的渴望;本質上的女性,這是她不可回避的真實身份。這么多層身份疊加重合,當年的最佳女演員幾乎一點懸念都沒有。
標準陡然被拔高了。第二年朱莉亞-羅伯茨便很吃力。她涂上俗艷的口紅,穿廉價的吊帶衫與劣質的長靴子,非要從中散發出濃濃骨氣,以一介貧民兼平民的姿勢,跟黑心的利益集團斗智斗勇。有點辛苦,時刻惦記著要“再土一點”“再草根一點”,這才榮膺當年影后。
03年妮可-基德曼想了個新招,她戴上假鼻子,扮演與自己年齡相差甚遠的伍爾芙。從片頭到片尾,妮可都要木著一張臉沉浸在不可自拔的抑郁與自毀情緒中。
前輩們的這些角色都不是能輕松勝任的。04年大美女查理茲-塞隆干脆徹底變形了一把:頭發可能從未洗過,臉部浮腫,也許可以用“滿臉橫肉”來形容,嘴唇總是咧開來,噴著一股粗蠻之氣,她扮演的是一個在高速公路上做生意的妓女。看到她那副模樣,誰還能想起《魔鬼代言人》中基努-里維斯的漂亮老婆?
05年希拉里-斯萬克卷土重來,有點故技重施的意思。她如果不扮演“男孩”,就扮演拳擊手,一個挑戰傳統的男性職業的女人。海報上斯萬克隱約鼓起的肌肉,讓人感慨演員真不是份輕松的工作。做女演員不容易,做一個拿金球獎的女演員更不容易。
再接著看06年,菲麗西提-霍夫曼,《穿越美國》中她身著女裝,可怎么看都別扭得像個男人,呃,也許因為那個角色本來就是一個一心想成為女人的男人:變性手術即將做到最后一步,在那之前,“她”要先與自己的兒子相認(“她”年輕時一次輕率造成的,當然那時“她”還是個男人)。菲麗西提是位女演員,她在此片中的任務,便是假裝自己是個貨真價實的女人,并且不要露出“男人”的馬腳……這么說真繞口,但是這個角色有多難,一眼便可看出來了吧。
這幾年的金球趨勢,女演員的角色一個比一個更具話題性,從維權女英雄到不世出的女文豪,從愛上女人的公路妓女,到肌肉鼓鼓的拳擊手,從想成為男人的女人,到想成為女人的男人。當年在愛情喜劇里邂逅幾次,誤會幾場,便可征服人心的年代似乎一去不返。好萊塢的造星機制在這個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里,漸漸拿不準方向。奧黛麗的公主造型還吃香嗎?羅伯茨傻呵呵的都市女郎模板更有市場?希拉里-德芙只用扮演純潔的小女孩就好?琳賽-洛翰也需要來段鋼管舞嗎?而另一方面,年輕貌美的女演員想要獲得業界認可,最迅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一兩個驚世駭俗的奇怪角色。連娜塔莉-波特曼都在《偷心》中展露身材了,比起《星球大戰》中只用換換發型和服裝的女皇,脫衣舞女郎當然更能表現所謂人性的深度和人生的戲劇性。
金球越來越難,吃力的是女演員們,大勢所趨,她們不得不表現出斗志勃發的樣子,安裝一個假鼻子,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享受的自然是觀眾們,我們的胃口只會被養得更加刁鉆。然而,跟一臉肅穆的伍爾芙比起來,我們也許更愿意欣賞妮可?基德曼在《紅磨坊》里縱情歌舞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