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口腔文化"
任何一部法國電影,如果去掉其中有關接吻、進食和冗長的對話與獨白的部分,余下來的大概也就無可看的了。
先說法國人的愛接吻。一個普通的觀光客到了法國,不管他置身于都市或鄉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看得到接吻表演。他們并不選擇隱秘的地點,相反,觀眾越多越來勁。在街頭、地鐵,甚至排隊購物的人龍中,都看得到一對對以彼此的雙唇止饑解渴的熱情男女。
法國人親吻的對象并不限于自己戀愛著的異性,他們也吻嬰兒吻小貓小狗,甚至吻長在路邊的花朵。
一旦和法國人交上朋友,就得領受他們那套羅嗦至極的貼面吻禮節。正準備定居在巴黎的畫家韓舞麟,有一次應邀去一個法國人家做客,當天賓客約20多名,見面時每個人親別人4下,每個人又被別人回親4下,道別時又全套動作重來一次。根據他的概算,那天他與法國人貼面吻了近500次!
綜觀法國菜,雖然用料之廣與口味之變化不如中國菜,但是卻以餐具的考究、進餐場地的優雅細致、隆重得近乎儀式化的餐桌禮儀,而使得吃法國菜在全世界各地的上流社會,成為一種身份的點綴。
一餐正式的法國盛宴中穿插供應的開胃酒、餐中酒及餐后酒,對用餐氣氛的營造及食欲的刺激,更遠非中國酒類所能比擬,而法國餐依序開拓味覺敏感度的上菜程序,更兼有科學及藝術兩種精神。法國人好吃并引以為傲,認為吃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值得花大量時間去張羅。
說到法國人的演說癖和偏愛辯術,早已舉世聞名。法國人幾個世紀來便不停地宣稱是他們把談話變成一門藝術、把修辭拓展成一門學問。口語表達是法國兒童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考驗一個家庭主婦能否登大雅之堂的秘密計分項目。
在法國,演說成了一種才華的標志,不僅政治家能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長篇大論,就是庶民階層也都熱愛這種語言游戲。有人說西方跟著電視機一起成長的一輩,都有著極強烈的“推銷員性格”。
法國人雖然饒舌,但是因為不東家長西家短,也不揭人隱私,所以還算不令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