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秋季預防疾病三個攻略
秋季是夏冬之間承上啟下的過渡季節,冷暖更迭,容易引發疾病的同時也是養生保健的好時節,兒童在這個季節尤其需要得到科學呵護。
適度秋凍 常受饑寒
忍點饑、受點寒,被歷代兒科醫家視為育兒的金科玉律。濟南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中醫師崔文成對于兒童秋季防病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既要注意讓孩子經受適度的“秋凍”,進行耐寒鍛煉,也要注意給孩子適當加衣。對于社會育兒過分強調暖衣、飽食的情況,歷代很多兒科醫家的觀點都不謀而合。元代著名兒科醫家曾世榮說:“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饑與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疾不相干。”明代醫家萬密齋也在《育嬰家秘》提出“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饑與寒”。當今物質生活豐富,人們攝取的食物熱量越來越高,“常受三分饑與寒”更具現實意義。
保持衛生 避免感染
感冒、發燒、腹瀉……這些疾病襲來時,很多家長認為是因為孩子受涼了、吃多了,其實不全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人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過程。微生物有一部分是好的;一部分是隨風草,身體條件好呢,它幫助你;身體條件不好呢,它導致你得病,叫做條件性病原體;再就是致病的病原體,比如水痘、腸道病毒等。崔文成認為,加強鍛煉、保持衛生、接種疫苗等都會減少疾病的發生,關鍵是加強防護,避免感染。
飯前高興 睡前安慰
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有一種令家長倍感頭疼的“怪病”:節假日或雙休日時好好的啥事兒沒有,快上學了,或是到了周日晚上就情緒煩躁、腹痛、發燒等。崔文成指出,這是“假日綜合癥”的表現,家長只要適當安慰、鼓勵、調理,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時間,大多就可以解決。家長應做到吃飯前不批評孩子,舒暢的心情有利于消化。睡覺前也要說點好話安撫一下。孩子做錯了,什么時候才能說說呢?“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飯后可以說上幾句,最好是變批評為期望,批評后一定要指明方向。家長對孩子應該“早上指路、飯前高興、睡前安慰”。此外,還有一種叫做“青春期潮熱”,孩子往往情緒煩躁、難受,忽熱忽冷的,發熱持續時間比較短,反復折騰。家長往往很著急,問醫生這得折騰到什么時候?這其實是孩子生長過程中的一種表現,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保持樂觀,長長就好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