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患者要辯證進補適可而止
一說起貧血,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自行口服補鐵藥物。
貧血都需要補鐵嗎?對于貧血患者,醫生建議先上醫院就診,明確貧血的病因,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無論食補、藥補,均應辨證施膳,辨證進補,適可而止。
喝濃茶嚼食茶葉致重度缺鐵性貧血
【病例之一】張女士40歲,近年來常自覺頭暈、乏力,未曾就醫。最近因臉色發黃、活動后氣促,以為患了肝炎在一家基層醫院就診。查血常規,示血紅蛋白濃度為53 g/L,初步診斷為重度缺鐵性貧血。
張女士來長沙市中醫醫院就診。醫生詳問其病史,經血常規等檢查,明確了重度缺鐵性貧血的診斷。醫生了解到,張女士特別喜歡喝濃茶,每天要喝幾大杯,同時嚼食茶葉,終于找到了致張女士缺鐵的“罪魁禍首”——茶葉中的鞣酸。
【專家指南】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過多喝茶只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才能被吸收。茶中含有鞣酸,飲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鐵的吸收。
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藥物,會阻礙鐵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或鐵劑一起食用。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首先要明確病因,像一些長期慢性失血病人,比如月經量過多、痔瘡等都可使紅細胞丟失,鐵亦隨之丟失;而長期挑食、過度節食等可使身體攝入鐵不足;消化道潰瘍等疾患可使鐵吸收不良,均導致貧血。
要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加上食物調養,適當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海帶、木耳、香菇、肝、肉類、血制品及豆類等,特別是有些患者同時伴有葉酸缺乏,須同時補充葉酸。
青菜煮得稀爛會破壞維生素B族和葉酸
【病例之二】周先生65歲,因為精神差、食欲減退、身體消瘦、面黃1月在當地就醫,考慮為惡性疾病,大便隱血試驗、胸腹部B超及CT、癌相關抗原等檢查均正常,但血常規檢查顯示,血紅蛋白濃度僅為62g/L。
近日,周先生來長沙市中醫醫院就診。醫生詳問其病史,了解到他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已堅持素食數十年,常有口角發炎。經血涂片、骨髓檢查,示血清鐵正常,血清葉酸正常、血清維生素B12不足。結合其他檢查結果,確診其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專家指南】醫生隨后給予周先生維生素B12肌注,其病情逐漸好轉。
對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病人,有些是僅缺葉酸,有些是僅缺維生素B12,有些是兩者都缺。一般來說,要先查清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缺什么,補什么。
例如做過胃切除手術的患者,手術可導致葉酸和維生素B12吸收不良,需要補充這兩樣。正常人群需要糾正偏食或者不良的烹調習慣,例如有些人喜歡把青菜煮得稀爛來吃,破壞了其中的葉酸和維生素B族,長此以往,影響健康。
特別是一些愛美女士,節食減肥或者服用一些所謂“健康食品”,最終導致貧血發生。
再生障礙性出血切忌過度補鐵
【病例之三】王先生46歲,去年3月,因無誘因皮膚突發出血點,到一家省級醫院檢查,示血小板減少,隨后出現紅細胞、白細胞減少,醫生初步診斷為再生障礙性出血,給予激素治療及升血藥物治療,兩月后出院。
出院后,王先生的妻子自行購買很多含鐵口服液及阿膠、鹿角膠等滋補藥給其服用,一段時間后,王先生雖長胖,但面色萎黃無華、神疲乏力、動則氣喘,到長沙市中醫醫院檢查,血清鐵處于正常的高值,醫生建議暫停使用自購藥物。
【專家指南】辨證論治醫生給予王先生中藥方劑調理。目前,王先生精神不錯,吃飯香、入睡安,每10至20天來醫院進行輸血小板及紅細胞治療。
鐵是人體生長所必須的元素,但鐵在體內過度沉積,尤其是在心、肝、胰腺及下丘腦等組織器官過度沉積,可導致組織器官細胞損傷和器官功能受損,臨床上常表現為心力衰竭、肝纖維化、糖尿病、不孕癥、生長發育障礙等,甚至導致死亡。
王先生因大量服用含鐵口服液即過度補鐵,加上長期輸血造成的鐵過量,影響了骨髓造血功能,對貧血的治療起了反作用。
貧血的病人,日常保養很重要。注意保持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勿勞累,勿受涼。飲食宜清淡,不吃辛辣、生冷、油膩食物,戒酒。積極進行心理調適,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