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有我,以“譯”戰疫
【人物】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里的大學生語言志愿者
【故事】前不久,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啟用作為入境人員集散點。為有效對接抵京外籍人士,相關部門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發布了防疫翻譯志愿者招募信息。不到兩小時,來自9個不同學院的30名學生加入了志愿隊,涵蓋了英語、日語、韓語、保加利亞語等語種。經過崗前培訓,這群平均年齡21歲的青年走上了志愿崗位。他們除了承擔翻譯工作,還承擔著心理疏導等任務,為外防輸入貢獻著青春力量,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當代大學生的擔當。
【點評】
講解政策,協助填寫信息,分發物資,了解合理訴求,安撫情緒……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語言志愿者們以專業特長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需,在防疫工作人員和入境外籍人士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梁,精準、高效地助力外防輸入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成為工作重點。織密從國門到家門的閉環防控網,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作為入境人員分流轉運站,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除了人流量大、未知因素多等挑戰,與外籍人士的溝通也是工作的關鍵環節。從接到招募信息到正式上崗僅用16個小時,彰顯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的青年風采。他們迅速集結,有速度;熱情細致工作,有溫度;不怕苦不怕累,有力度。面對潛在的風險,一位志愿者說,“我沒有多考慮,就直接報名了”。把自己所學與國家所需結合起來,二者都很重要,也都需要一顆敬業、專業、有溫度的心。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從抗疫一線到基層社區,從線上到線下,像這樣辛勤奉獻的語言志愿者數不勝數。上海外國語大學74名大學生組成在線翻譯志愿隊伍,協助在滬和來華外國友人做好排查工作;有300多名志愿者,把數本中國原創抗疫童書翻譯成10余種語言,陪伴各國兒童;還有更多志愿者駐守在社區、守候在微信群,及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是他們的心聲,有召即來、真誠奉獻是他們的行動。他們努力為疫情防控搭建語言橋梁、貢獻專業力量,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更加熠熠生輝。
一位志愿者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其實,志愿奉獻不僅能使自己成長,更能凝聚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抗擊疫情,眾志成城是最強大的力量,人人負責是最有力的武器,守望相助是最可貴的品質。像志愿者們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像一線醫護人員和基層工作者那樣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我們必能筑牢守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防線。
【網言網語】
真好,你們是中國的希望,“從勝利走向勝利”。
——@rqoM1
可愛的孩子們,有擔當,點贊。
——@LCJ0201
好樣的,祖國新一代生力軍。
——@9gcM1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9日 05 版)
- 標簽:飲水機桶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