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涉疫者隱私不當回事
近日,北京市大興區出現兩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此后,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兩人的活動軌跡信息。但隨后,疑似這2名確診病例的隱私信息就在一些微信群和朋友圈內被廣泛傳播。所傳隱私信息中,不僅包括兩人的全名、籍貫、親屬關系,還具體到門牌號和工作單位等。
個人隱私保護什么時候都重要,但疫情期間尤為重要。在平時,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個人敏感信息遭泄露,可能會讓當事人如坐針氈,擔心生活被打擾、財產遭受損失等。在防疫的特殊時期,確診病例或感染者的個人隱私一旦泄露,除了存在上述風險外,當事人還可能遭受歧視甚至攻擊。
抗疫期間,已發生多起涉疫個人隱私遭泄露事件。去年12月,成都確診女孩被網暴,近期石家莊周姓確診女子的真實姓名、微信朋友圈信息被曝光,以及這次大興兩名確診者的詳細信息被泄露,都是典型的例子。至于醫療機構泄密事件的發生,更警示醫院和醫務人員對于涉疫隱私的管理能力、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涉疫信息在流調、統計、上報和公布過程中,會經多道手續、多位工作人員,每個環節都可能發生隱私泄露。同時,有些人一旦得知附近出現確診病例,就想深挖其信息,以便評估個人和家人的感染風險,這樣極易將獲得的信息傳播、擴散,導致確診者或密接者個人隱私廣泛泄露。
保護涉疫隱私,或可根據泄密原因,進行分類處置。對于民眾正當的知情需求,要通過及時且盡量詳細的信息發布來滿足。對于工作人員泄露流調信息等事件,除了要強化約束和違規懲治,讓他們知曉泄露信息的嚴重后果外,還需建立更加完善的防泄露制度,讓信息保護不只依賴于個人自覺,而是有制度把關。對于刻意炒作和惡意泄密,則需依法嚴肅處理。
無論確診者還是密接者,將涉疫個人信息全部如實提供給防疫工作者,皆出于對防疫工作的信任與支持。如果這份信任因為隱私泄露而被破壞,可能導致一些確診者或密接者故意隱瞞信息,進而導致疫情擴散。因此,希望不論是負責病例信息流調、統計和上報的工作人員,還是知曉病例更多詳細信息的鄰居、同事或朋友,都能自覺保護他人隱私,別讓無心之舉害人害己。
- 標簽:交警喊話baby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