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工程專家香港聚焦“一帶一路”國際基建投資新機遇
中新社香港9月12日電 (記者 劉辰瑤)為期兩日的第四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繼續在香港舉行,在12日召開的“構建高質量可持續一帶一路國際基建投資與合作新機遇”分論壇上,兩地的工程企業家及業界專家均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沿著高質量方向發展,并且是以綠色工程為基礎來確保真正有持續性的項目。與會嘉賓認為,當前在國際展開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中冶集團)副總經理徐向春在論壇上介紹了中冶集團的海外建設經驗。他表示,作為曾經的中國冶金工業部的一個對外窗口,中冶集團上世紀80年代的業務主要在中東、非洲、亞洲一些國家做承包工程、勞務和做一些貿易。經過30多年發展,中冶集團現在在世界上9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150多個駐外機構,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32個國家設有86個駐外機構,基本上完成了海外業務布局。同時,新簽海外合同額從2014年17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17年570億元。
提及在國際建設中的挑戰,徐向春直言,該集團曾在2018年受世界經濟不穩定等因素影響遇到一些困難和瓶頸。他表示,通過緊抓“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不斷探索并務實推進業務轉型,積極參與海外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產業合作,讓中冶集團在2019年海外業務得到轉機。提及工程類中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徐向春認為,高質量發展、高技術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對此表示肯定。他認為,共建“一帶一路”近六年來,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的質量也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這得益于雙方的共識。首先便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即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
“高質量和可持續理念和原則將指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房秋晨表示,香港在這方面有著諸多經驗。他透露,香港早在幾十年前就已將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應用于紅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