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  兩性生理健康

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大黃

  • 來源:互聯網
  • |
  • 2021-01-25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產地及品種


大黃,別名川軍、將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下品,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因其色黃,故名。《中國藥典》2015年版載:大黃為廖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的根及根莖。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藥材稱北大黃,主產于青海、甘肅等地。藥用大黃藥材稱南大黃,主要產于四川。


性能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功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主治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熱毒瘡瘍、燒燙傷等。


炮制及解毒方法


大黃除去須根,刮去外皮切塊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大黃常用飲片主要有以下幾種。


生大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撈出,淋潤至軟后,切厚片或小方塊,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碎屑。


酒大黃。取大黃片或塊,用黃酒噴淋拌勻,稍悶潤,待酒被吸盡后,置鍋內,用文火炒干,色澤加深,取出晾涼,每100kg大黃片或塊,用黃酒10kg。


熟大黃。取大黃片或塊,用黃酒噴淋拌勻,悶潤至酒被吸盡,裝入燉藥罐內或適宜蒸制容器內,密閉,隔水燉或蒸至大黃內外均呈黑色時,取出干燥,每100kg大黃片或塊,用黃酒30kg。


大黃炭。取大黃片或塊,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取出晾涼。


醋大黃。取大黃片或塊,用米醋拌勻,稍悶潤,待醋被吸盡后,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每100kg大黃片或塊,用米醋15kg。


臨床運用


1.治療急腹癥


治療腸梗阻。劉方波將70例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兩組均予常規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用中藥大黃粉保留灌腸。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7%,對照組總有效率74%,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溫翔將37例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9例和對照組18例,分別給予大黃液灌腸沖洗和0.2%肥皂水液灌腸沖洗,治療組對腸梗阻癥狀緩解效果和緩解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治療急性胰腺炎。黃修仁等應用生大黃聯合生長抑素治療急性胰腺炎26例,治愈率76.92%,總有效率92.31%。生大黃15g,用80℃開水100ml浸泡,濾液經胃管注入后夾閉2小時,每天2次,配合常規治療(禁食、胃腸減壓等),治療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對照組53例,僅采用常規治療方案。結果生大黃治療組在改善臨床癥狀體征、縮短臨床治愈時間、降低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6及白細胞介素-8表達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治療急性膽囊炎、膽絞痛。曹金婷等采用大黃牡丹湯[大黃、牡丹皮、桃仁各12g,玄明粉10g(分2次沖服)、冬瓜子10g]治療急性膽囊炎44例,其中膽石癥并發急性膽囊炎者19例,膽道蛔蟲繼發急性膽囊炎者4例,無明顯誘因患急性膽囊炎21例,結果臨床治愈30例,顯效10例,無效4例。


治療急性菌痢、放射性直腸炎。胡放以大黃成人每次15g/天,加開水400ml,小兒10g/天,加開水200ml,浸泡30分鐘以上,去渣取汁,分2次保留灌腸,一般連續2~3天,以明顯緩解為度。結果39例患者中有24例完全用灌腸治療,15例配合中藥治療,39例均痊愈。


段岳琛等采用大黃灌腸液(大黃20g,露蜂房100g,生甘草100g,白及30g)泡水濃煎3次取汁,混勻過濾后共200ml,分3次灌腸,3個療程后,31例放射性直腸炎患者中,好轉24例,無效7例,總體有效率為77.4%。


2.治療腎衰竭及尿毒癥


陳宏略用大黃液(大黃30g,水煎至100ml)保留灌腸,每日1次,療程4周,輔以常規西醫療法,治療腎衰竭50例。結果顯效26例,有效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


劉慶燕等采用大黃煎劑(蒲公英30g,牡蠣30g,大黃30g)濃煎至每袋200ml,溫度控制在36~37℃,對78例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灌腸,并保證藥液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在2小時以上,每天1次,持續治療30天。治療組患者尿素氮、內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等指標與對照組對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總體有效率為93.5%。


3.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周氏等認為,大黃可作為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藥物,每次3~5g,每日4次,溫水調服,有效率達95%以上,止血時間平均32小時至2.1天。


4.治療急性肝炎


賈效元通過對100例就診的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采用加味茵陳蒿湯加不同劑量的大黃,觀察各組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大黃用量的增加與急性黃疸型肝炎的療效成正比關系。


現代藥理研究


1.致瀉作用


大黃致瀉的有效成分為蒽醌類衍生物,包括蒽醌類和二蒽酮類及其苷類。其中以屬雙蒽醌類的番瀉苷的作用最強。大黃瀉下通過兩個途徑:一種途徑是番瀉苷由小腸吸收后,經肝臟轉化為苷元,興奮腸道平滑肌上的M受體,使腸蠕動增加而瀉下;另一種途徑是通過抑制腸細胞膜上Na+,K+-ATP酶,降低小腸上皮細胞的離子主動轉運,阻礙轉運吸收,使腸腔容積增大,腸內滲透壓增高,保留大量水分,反射性地使其推進性蠕動幅度增強,刺激腸黏膜分泌,促進排便。


2.免疫調節的作用


楊戰軍等人經研究證實,大黃調節了機體免疫,抑制了T淋巴細胞增殖,避免了巨噬細胞過度激活,主要是借助大黃素實現的。此外,大黃中的大黃酚、兒茶素等均可促進血凝,其改善了血管功能,增加了纖維蛋白質與血小板,減少了血凝及出血時間。


3.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大腸埃希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大黃鞣質因能凝固微生物體內的原生質以及對多種酶的作用,故對多種細菌、真菌及酵母菌有明顯的抑制能力。近年來研究報告,大黃中的蘆薈大黃素對潰瘍早期患者胃內分離出的幽門螺旋桿菌有抑制其生長的作用,這種作用隨蘆薈大黃素的濃度增高而增強,濃度達925μmol/L時抑制率約為90%,其作用機制是蘆薈大黃素對幽門螺旋桿菌芳胺乙酰轉移酶的影響所致。大黃煎劑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通過雞胚半體內篩選法測定最小有效量為5mg/胚。大黃抗單純皰疹病毒的作用,主要通過抑制病毒的吸附和穿入過程而阻止病毒的復制。


4.止血作用


大量的動物實驗證明,大黃能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促進骨髓制造血小板,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能力,增加纖維蛋白原活性,降低抗凝血因子活性,促進血液凝固。大黃還可以影響微循環,促進局部止血。止血的有效成分為大黃酚及沒食子酸等。


5.抗炎作用


大黃素能夠顯著增強左心室功能,減輕心肌炎癥的程度。血清中前細胞因子TNF-α和IL-1β明顯減少,核因子NF-κB活性受到抑制,大黃素通過減少TNF-α和IL-1β的表達減輕心肌炎癥。


臨證配伍應用


大黃配芒硝(調胃承氣湯)。大黃苦寒瀉下,芒硝咸寒,潤燥軟堅,相須為用,增強攻瀉。主治以“燥、實”二證為主的陽明腑實證,便秘、腹滿、惡熱、口渴等。


大黃配厚樸、枳實(小承氣湯)。以瀉下的大黃為君,用行氣的枳實、厚樸為臣,相使配伍,瀉下寬中,行氣除滿。主治陽明證的“痞、滿”二癥。


大黃配附子(大黃附子湯)。一寒一熱,寒熱并用,可溫中瀉下,主治里寒積滯的便秘腹痛等。


大黃配人參(黃龍湯)。一攻一補,扶正攻下,攻補兼施。主治正虛邪實之便秘。


大黃配甘草(大黃甘草湯)。一苦一甘,一寒一溫。苦能燥能瀉,甘能補能和,兩藥相伍可緩中瀉火攻下,主治胃熱氣逆、食后即吐、大便不通者。


用量及禁忌


內服。煎服,3~15g。生大黃瀉下力較強,欲攻下者宜;入湯劑宜后下,或用溫開水泡服,久煎則瀉下力減弱。酒制大黃瀉下力較弱,活血作用較好,宜用于瘀血證。大黃炭則多用于出血證。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禁忌。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孕婦、月經期、哺乳期應忌用。


中毒表現及預防


1.大黃的毒性研究


2001年美國“國家毒理學規劃”發表了連續口服大黃素14周以上,可致肝臟肥大、腎小管透明小滴生成和腎礦化、膀胱細胞質變性等研究結果,提示大黃蒽醌具有潛在的肝腎毒性和致癌性。雷湘等測定大黃素對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觀察臟器組織學改變,發現中毒小鼠肝大,肝細胞和細胞間隙內均有瘀血,腎臟腎小球明顯萎縮,管腔不干凈,有管型。趙平等研究發現大黃可使豚鼠結腸發生黑變,以盲腸及近端結腸最為明顯。結腸黑色素染色陰性,黑色素褪色染色陽性。圖像分析顯示,大黃組盲腸及近端結腸色素顆粒灰度顯著低于正常組,且與大黃劑量及時間呈負相關;色素顆粒面積比顯著高于正常組,且與大黃劑量及時間呈正相關。提示大黃可致豚鼠實驗性結腸黑變病,黑變程度與大黃劑量及時間相關。


2.大黃中毒的機制及癥狀


大黃生藥一般毒性較低,但服用過量也可中毒,尤其是鮮大黃毒性較大。可引起惡心、嘔吐、頭暈、腹脹痛、黃疸等,長期服用蒽醌類瀉藥,可致肝硬化與電解質代謝紊亂(低血鉀)。


3.大黃中毒原因及預防


引起大黃中毒的原因主要是服用過量及長期服用,故臨床上應掌握用量及中病即止的用藥原則。(摘自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