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守中醫之正,創醫學之新
中醫藥植根于中華大地,在千百年的傳承中不斷發展。近代以來西學東漸,現代醫學的涌入為中醫藥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如何針對全新疾病譜構建現代中醫診療體系?傳統方藥在臨床中的用量策略如何得到優化和規范?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帶領研究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探索。
為糖尿病全程提供有效治療方藥,為中醫藥應對現代重大慢性疾病提供新策略
1.構建糖尿病中醫診療新體系
傳統中醫將糖尿病簡單對應為古醫書記載的以多飲、多食、多尿為臨床表現的消渴病,但基于此的中醫治療無法突破無癥狀血糖升高、糖尿病合并多種并發癥等難題,以致中醫藥始終處于糖尿病治療的輔助地位。筆者以現代醫學診斷及臨床生理病理為基礎,通過梳理挖掘中醫經典及古代經驗,發現了傳統認識的消渴病對應的僅是糖尿病中晚期,早中期及并發癥期中醫理論體系實為空白這一關鍵問題,同時結合長期臨床實踐及流調,首次對現代糖尿病進行中醫分類、分期、分證,將其分為“脾癉”和“消癉”兩大類,將前期、早期、中晚期和并發癥期總結為“郁、熱、虛、損”四期,并對不同類型不同病期證候規律進行了總結。研究成果形成世界首部《國際中醫藥糖尿病診療指南》和我國《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并被西醫《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整體納入。
2.研發系列方藥,為糖尿病不同階段治療提供新選擇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不干預,至少有30%患者進展為糖尿病。對于這部分人群,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缺少針對性的治療藥物。筆者力求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主持開展了中藥天芪降糖膠囊干預糖耐量受損的臨床研究,證實其可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32%,為糖尿病預防提供新策略。對新發糖尿病,創立了開郁清熱法,研發糖敏靈丸和降糖調脂方等專利藥,解決了中藥不能獨立降糖的難題。2型糖尿病常伴發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等多種代謝紊亂,而現代醫學尚缺乏整體干預手段。筆者運用中醫整體觀,發揮中醫慢病調理優勢,針對多代謝紊亂的共同根基胰島素抵抗,采取一體化治療,證實降糖調脂方具有減肥、調脂、降糖等多靶點治療作用。糖尿病并發癥病情復雜,治療困難,一些疑難并發癥缺少有效治療藥物。針對國際尚缺乏有效口服藥物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通過臨床研究證實,活血化瘀中藥可明顯減輕非增殖期階段患者視網膜微血管瘤、硬性滲出、出血發生,減輕視網膜病變程度,延緩視網膜病變進程。對于糖尿病重癥胃癱,目前除了有創治療外,尚無有效治療藥物,疾病發作時僅能對癥營養支持。筆者創立糖胃安方,能夠消除患者嘔吐、惡心等癥狀。基礎研究證實,其作用與改善糖基化終末產物及其受體表達相關,并能夠改善胃腸形態,增加胃腸主動應力,恢復其生物力學特性。
3.牽頭制定糖尿病中醫行業標準指南
多年來,筆者積極推進糖尿病中醫藥診療的標準化,牽頭制定了多項糖尿病中醫藥指南及診療標準,如2007年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標準化項目立項的《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2014年由科技部、財政部立項的《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等。這一系列行業指南和標準對糖尿病及其各種并發癥的定義、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等進行了系統闡述,有助于基層醫務人員及糖尿病患者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此外,筆者承擔了首部國際中醫藥專病診療指南《國際中醫藥診療指南
- 標簽:火影忍者漫畫631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