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貞操帶,中世紀禁錮女性的枷鎖
中古世紀的歐洲,騎士精神盛行的時候!每當高傲的騎士們在出征前,他們總會擔心自己的女人或是老婆在自己出征的這段期間,被別的男人或是情敵享用或占有!于是他們苦思冥想,想出了一個怪東西,也可說是稀奇的東西、甚至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東西——這就是貞操鎖!這個鎖,就像現代人開玩笑時所說的鐵內褲,形狀也很像內褲!但它不是全封閉的,會留有排泄的小孔!但這個小孔的尺寸,也僅僅能夠使人排泄,然后騎士們會把這個鎖在出征之前給女人們鎖上,然后鑰匙隨身攜帶,等到戰爭結束再拿著這個鑰匙打開鎖,享用自己的老婆!李敖在他的節目最后幾期的時候對貞操鎖有過評述。李大師說,起初的貞操鎖只保護到前邊,后來發展到連后面(就是肛門部分)也有了保護。
令女子殉葬和殺害“女巫”,即使再殘酷,總是對待少數女子的,而貞操問題,則可以說是對古代婦女十分普遍的一種性壓迫,一種殺人不見血的壓迫和迫害,而這種畸形觀念在現代社會仍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
在古代社會,女子要保守貞操往往比保全性命還要重要。阿拉伯的女人出入面覆黑紗。中國古代雖無面紗,但也講究個緊衣素裹,若是裸露某處被其他男子看見,便要自盡或同歸于盡,最好的途徑也無外乎下嫁與他。
貞操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荷馬史詩》
公元前數百年的荷馬,他在《奧德賽》中描述:火神赫斐斯塔斯的妻子阿芙羅狄娜與赫的弟弟發生性關系。為了防止妻子再次紅杏出墻,作為鐵匠保護神的赫斐斯塔斯便鍛造了一件緊身褡給她穿上,使她無法與丈夫以外的男性性交,也許就是最早的貞操帶的雛形。
通常所說的貞操帶發明于十字軍東征時期(11世紀),并沒有實在的證據。歐洲關于貞操帶的直接記載,始于1405年8月28日。詩人K.吉塞爾這天完成了一段關于貞操帶的詩,并畫了一張畫。他解釋說:“這是一條佛羅倫薩男人們掌握的沉重鐵帶,鎖閉起來就是這個樣子。”在他詩的其他段落里,還記述了意大利其他生產這種東西的城市:羅馬、威尼斯、米蘭、貝加莫。多數歷史考證者認為,意大利帕多瓦的暴君弗朗西斯科·卡拉拉二世(14世紀末在位)最早使用貞操帶鎖上他的所有妻妾,時間與詩人的記載相符。現在威尼斯博物館藏有的一條貞操帶,即屬于他的王后。
巴黎克魯尼博物館所藏的貞操帶,有兩條分別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1547-1559)為他的王后卡特琳娜、路易十三(1610-1643)為他的王后安妮定做的。
15-18世紀貞操帶流行于歐洲社會上層
歐洲中世紀的貞操帶主要流行于社會的富有階級。后期的貞操帶已經頗為精致,鑲嵌象牙雕刻、金銀珠寶,潛在地含有貞操帶首飾化的傾向。但是,這類貞操帶是不宜長時間穿戴的,無法解決衛生問題。
1901年,奧地利城市林茨附近的墓地,偶然挖掘出一具年輕女子的骨架,上面套著一條貞操帶,該女子生活在16世紀,屬于上層社會。
在人類歷史上,貞操觀念是有一個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的。在群婚雜交的時代,當然談不上什么貞操,直到偶婚制婚姻建立,男女共夫共妻的現象已經消隱,雜亂的性交關系受到較為嚴格的限制,性交關系開始限定在偶居的一男一女之間。既然有了非常明確的對偶同居的婚姻家庭關系以及有了明確屬于偶居男女的子女,那么也就要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于是貞操觀念開始萌芽了。
由此看來,貞操觀念的從無到有,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巨大進步,它對于破除群婚雜交的性關系,鞏固一夫一妻制家庭,使后代能夠健康、正常地繁衍,有著不可低估的歷史作用。